论语日课402: 人需要一点矜持
相关推荐
-
贞而不谅存大义——《论语》悟读【405】
眼里有光芒,心中有大义. <论语>第十五篇第三十六章: [原文] 子曰:"君子贞(zhen,一说正,固守正道,即大信)而不谅(liang,为了信用而不顾是非,即小信)." ...
-
《论语》日课73[赞]忠于职守却无人赏识...
<论语>日课73[赞]忠于职守却无人赏识,恕以待人却遭中伤,怎么办? [<论语 里仁>]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qu ...
-
读书与做人——借人之智,完善自己
心乱,皆乱:心安,皆安.--题记 告知他爸:而今之我,读书时呈现的状态是谦卑且至圣的.丢了书本,则活脱脱一俗物,俗不可耐. 只因,现今的读书之路,实为造心之程.为的是修身养性.因,所读之物,皆为圣贤之 ...
-
共读《论语》,你对中庸的误会有多深?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
#每日学论语#2.15【2016-8-8】
#每日学论语#2.15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 ...
-
读书 |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古诗词赏析 看久了会写诗的 古诗词赏析丨读书 古籍名句 19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解释: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 ...
-
为之不厌乃圣知——《论语》悟读【177】
为之不厌乃圣知,诲人不倦是仁行. <论语>第七篇第三十三章: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犹如此说)已矣?"公西华曰:&qu ...
-
重读《论语》之“君子不重则不威”
重读<论语>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一个人如果不庄重.踏实,则没有威严,学习也就不会牢固.坚持以忠信为原则,积极结交那些比我们 ...
-
多见多闻等而次——《论语》悟读【171】
真正智慧见诸心,多见多闻等而次.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七章: [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 ...
-
论语日课100:人总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 ...
-
论语日课103:人要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5.11) 申枨(chéng),孔子弟子,即 ...
-
论语日课114:切不可做志大才疏之人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论语·公冶长>5.22)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至陈国时的事.鲁国的当权者季桓子过世,其子季康子继位. ...
-
论语日课117:不是所有对你微笑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5.25) 巧言令色,是孔子一贯鄙视的. 足恭,就是过分恭敬,有 ...
-
论语日课120:做个终身学习的人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5.28) 本章是说孔子的好学不已.孔子说,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村镇,也一定有像他这样忠诚信实的人 ...
-
论语日课122:人需要活得精致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 ...
-
论语日课132: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认知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6.12) 弟子冉求说,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做起来力量 ...
-
论语日课139:人要活得正直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6.18) 罔,不直也.人要活得正直.当然不正直也能生存,只不过凭借的是运气好而侥幸免祸. 正直做人,有个最起码的 ...
-
论语日课141: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6.21) 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孔子将其分为三等:上智.中人和下愚.<阳货篇>中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