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起273条迄280条)

(0)

相关推荐

  •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笔记

    卷上·奔豚气病脉证治八20201026 (论二首 方三首) ♥20♥19♥♥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 ...

  • 【传统医学精髓,常用男10方,用法总结】...

    【传统医学精髓,常用男10方,用法总结】...

  •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P1 1.太阴病的病变部位 2.太阴病的成因 3.太阴的生理 4.太阴病的证候特点与分类 5.太阴病的预后. 一.太阴病辨证纲要 -P4 二.太阴脏虚寒证(太阴病本证 ...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 ...

  • 【《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 太陰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陰病的主要症候特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脏方面发展了.因为三阳经属于六腑的病,三阴经属于五脏的病,五脏的病比六腑的病要重一些.太阴主要表现在脾和胃,脾胃的功能虚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自利不渴"最能表示脾脏虚寒.

  •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0)

    [原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 ...

  • 《伤寒杂病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 ...

  • 『伤寒论』《伤寒论》全文翻译7. 伤寒论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问曰:病有结胸①,有脏结②,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注释] ①结胸:候名,主要症状是心下硬痛. ②脏结:候名,症状与结胸相似,而性质不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