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老子道德经》的读法
相关推荐
-
古今《道德经》版本对比,我们现在看到的竟然被篡改的面目全非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挖出了老子道德经几千年前版本,一时间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万万没想到的是,经过出土的<道德经>与当下流传甚广的<道德经>对比发现,我们今天看到的 ...
-
《道德经》七十二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这是老子申命篇之一.老子 ...
-
老子《道德經》之王羲之小楷书版本#經典誦讀体悟
老子《道德經》之王羲之小楷书版本#經典誦讀体悟
-
道德经讲了些什么?1、道德经有数千个版本,哪个版本更适合你?先要了解老子其书的由来
道德经讲了些什么?1、道德经有数千个版本,哪个版本更适合你?先要了解老子其书的由来
-
再谈面试绝招“句读法”--面试真题解析(115)
解析有深度,思想有温度,问题请留言 真题回顾 政府部门因正常工作需要砍伐部分树枝,但被人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引起舆论热议.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有什么建议?(2019年浙江面试真题) 一家之言 我记得最早 ...
-
从高维度看:再谈《道德经》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周朝末年朝政衰败,老子被迫出走,西出函谷关遇关令尹喜,遂留下洋洋洒洒五千字的旷世思想巨著,后世取名为<道德经> ...
-
再读《道德经》之第九章 持而盈之——老子的处世态度(老子的人生观)
九,持而盈之--老子的处世态度(老子的人生观)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āi)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原文理解: 原本可以拿在手上的东 ...
-
再读《道德经》之第八章 上善若水——老子理解的善
八,上善若水--老子理解的善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原文理解: 善中之最善就应该象水一 ...
-
再读《道德经》之第六章 谷神不死——老子对万物演化的认识(二)——变化之本
六,谷神不死--老子对万物演化的认识(二)--变化之本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原文直译: 谷物神奇的能力是不会消亡的,可以被称做神妙莫测的雌性生殖器. ...
-
再读《道德经》之第四章 道冲——老子对道的特性的认识
四,道冲--老子对道的特性的认识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原文理解: 道的性格很冲,而用它的话或许会感觉到 ...
-
再读《道德经》:如何理解老子说的“道”?
"以老解老"是解读老子<道德经>的基本方法:一.用老子的原话解释老子提出来的概念:二.用老子的概念来解读<道德经>原文:三.用老子的思想逻辑来论证老子的基本 ...
-
《道德经》读书笔记(11.1)——再谈什么是“有无”?
读到第十一章,又不得不再回首,再回首到第一章. 因为,对第十一章的理解,必须依赖于对"有"和"无"的理解. 所以,再次探讨"什么是有,什么是无?&qu ...
-
从鬻子到老子,浅谈《道德经》的形成及与淅川的渊源(淅川文化探索之八十五)
今天的话题先从老子和鬻子这两个重要人物说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