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戈武教授论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推荐
-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评析兼论《太极拳体用全书》|新锐太极史论
一.作者简介 杨兆清(1883-1936),又名庆保,字澄甫.杨禄禅之孙,杨健侯第三子.体格魁伟,性情和顺.少时习文,立志学"万人敌"本领.后继承家学,精通太极拳艺理.得祖.父精心 ...
-
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评析兼论《太极拳精义》|新锐太极史论
一.作者简介 陈洞,字子明.生于1878年,病逝于1951年.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自小随父亲复元(字旭初).叔父贯元习练家传炮捶,又从族叔陈鑫(字品三)读书习文,可谓文武兼得.民国"十七年( ...
-
争议再多,它也是太极拳的首要拳式
编者按: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式子.我们本期精选杨澄甫.许禹生.陈微明.牛春明.董英杰.郑曼青等杨脉武术大家民国期间写就的关于揽雀尾的练用法,又兼当代名家注释和与其他武术家的对比探讨,希望能就这一 ...
-
李先五《太极拳》评析兼论于化行《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新锐太极史论
听说过"三世七太极拳"吗?李先五--"五虎下江南"之一虎,为您揭开"三世七"真面目.关注"漾太极",关注"新锐 ...
-
第三部 (续篇)《国术太极门•杨澄甫宗师拳要》后记
这是<群星璀璨>的第三部,题为"国术太极门",主旨冲着杨澄甫宗师1928年在南京中央国术馆那个没有到任的"太极门门长"一职.这个职位具有标志性意义. ...
-
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杨澄甫: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则可得真正内劲
放松在健身和技击方面的作用 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练拳应在周身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放松在养生练法和技击练法上都很重要. 身心放松利于心静.体松.心静是练太极拳的基本身心状态,只有在这 ...
-
杨澄甫高徒阎月川唯一内功留存《六合歌诀》
仅以此篇纪念杨澄甫北京高徒阎月川和唯一亲传弟子高占魁,感谢高占魁弟子于鉴容老师公开这宝贵太极文化遗产. <庄子·在宥篇>说: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 独往独来,是为独有. 独有之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看到赚到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使学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看到赚到!
推荐阅读 :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 ...
-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
杨澄甫口传太极拳秘法 一.曰松 澄师每曰,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二)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杨澄甫公所传太极拳十要,看似简单,但若澄甫公未公之于众,又有几人能体悟而得呢? 我们现在学拳很幸运,因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先辈们已留下丰厚的武学理论和实战经 ...
-
杨澄甫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一)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当下时节,正是春意盎然的光景.陆陆续续,和拳友们分享了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真传太极拳十要的行拳体悟,探讨颇为愉悦. 之于杨氏太极拳的传承,颇为见地的说法,即:杨露禅闯 ...
-
对于沉肩坠肘,杨澄甫竟是这样解说的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 一.沉肩 单手向上举起,与耳朵平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