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一 四支 允诛董卓 玠杀王夔
允诛董卓 玠杀王夔
Yún zhūDǒngZhuó Jiè shā Wáng Kuí
【注释】
1、允诛董卓:代王允有才略,定计诛杀了董卓。
2、玠杀王夔:宋利司都统王夔极其残忍害民,四川宣渝司余所设计召王夔议事,杀掉了他。
【人物故事】
王允,字子师,汉献帝初年任司徒。王允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史书中称其“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郭泰誉之为“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董卓残酷暴虐,废少帝而立献帝。王允矫情曲意,依附董卓,取得了董卓的信任,心中却想着为国除奸。吕布是原本是董卓的下属,贴身保镖。一次,吕布因一件小事触怒董卓,董卓随手便抄起身边一支短戟向吕布掷去,吕布身手敏捷,躲了过去,向董卓赔罪,董卓也原谅了吕布。但从此以后,吕布便对董卓心生埋怨。吕布和董卓的一名侍婢私通,恐被董卓发觉,吕布心中一直很不安。(正史之中这名侍婢并无姓名,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被作者罗贯中演化成了美女貂蝉,成为除掉董卓的关键人物。)
王允发现了吕布其实于董卓离心离德,于是便从中挑拨离间,成功劝说吕布背叛董卓。两人商定密谋,趁董卓上朝之际设下埋伏诛杀了董卓。
王允掌权以后,没有很好地处理内部关系,捕杀了很多曾经依附董卓的朝中大臣,例如当时名满天下的蔡邕,因为听到董卓被杀而叹息了几句,也被王允下狱身死。
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因惧怕逃亡。王允本应本着“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原则来处理董卓的部属,以安定军心。但王允刚愎自用、嫉恶如仇的性格却使他做出了“除恶务尽”的决定。李傕、郭汜等人走投无路,于是举兵造反,攻入长安,王允被乱兵所杀。
余玠,字义夫,号樵隐,南宋名将。宋理宗淳佑二年,蒙古大军攻破成都,朝廷任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总领四川军事。四川地方军队首领王夔,素性强悍残暴,残酷虐待百姓以搜刮钱财,蜀中百姓因此而怨声载道,称其为“王夜叉”。
余玠入川后,王夔一直不把余玠放在眼里,根本不听节制。余玠便和亲信杨成密谋诛杀王夔。后来余玠以召王夔议事的名义将王夔调离军营,王夔刚一离开,杨成马上进入王夔的营寨,夺取其军队。而王夔一到,余玠立刻将其拿下斩首,迅速安定了四川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