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国:挑水
相关推荐
-
山东作家 || 马庆珍◆井影岁月
马庆珍,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人民公安报><派出所工作><中华魂><警察><临沂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 - ...
-
王选信:五伯家的甜水井
五伯家的甜水井 王选信 村子人都知道,我隔壁五伯家有一口甜水井. 五伯家住在巷子北头的城壕里,我家住在城壕沿上,两家相距不足十米.别看距离不远,两家井水却有着天壤之别,我家后院井里的水是苦涩的,只能用 ...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散文||盲人世祥
盲人世祥 村里有个盲人,都称世祥,常闭着双眼,多时眼角堆着眼屎,有时上眼皮一翻一翻的,红浊的有点瘆人:光杆一人,在堂弟家搭伙过日子,七十多岁时,了无牵挂地追随先人而去了. 世祥是天生的无视力还是小时候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青未了|'一缸‘’童年
文 | 林源 小时候,农村可没有自来水,家里的用水都是从村里的砖井里挑回来的.先是从井中用井绳一桶一桶提上来,然后用扁担把两桶水担回家,储蓄在自家水缸,因此家家户户都有水缸.我们家兄弟姊妹多,用水量大 ...
-
魏青锋:水井里的旧光阴|散文选读
作者|魏青锋 来源:绥化晚报 记忆中村里有两口水井,一口在村东头打麦场的边上,距离我家只有不到两百米,另一口在出村的路口,有高高的井台,木质的磨得锃亮的辘轳,还有一个离地一米高长方形的水槽,形似现在缩 ...
-
鲁北往事:取水记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篇题为<扁担的一生>的阅读训练讲解.文章题材距 ...
-
那些事儿丨杨福国:遥远的格桑花
近日,备考做题,在试卷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些文字写到雪域高原上绚烂盛开的格桑花. 其实,我还没见过真正的格桑花,但文中所写那绚烂盛开的格桑花却一下子撩动我的心弦,让我倍感亲切--格桑花,原来是一本书 ...
-
高考故事丨杨福国:马失前蹄亦可期
一个真实的高考故事. 佳佳是我2015级的学生.她长了一个高个子,却带着十足的孩子气儿.她爱说爱笑,学习投入时还会自言自语. 在一次作文中,佳佳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问她心仪的大学是哪里 ...
-
文友主页丨杨福国:芳邻
我刚进楼寓门,一对燕子叽叽叫着从头顶上飞出去.我知道这对燕子又想在这里安家. 我们楼道一楼西户门口上方有两根紧贴墙皮的细电线,可能这正好创造了垒泥筑巢的条件. 几年前曾有一对燕子发现了这个地方,就想把 ...
-
庆馀年丨杨福国:添新衣
过新年,添新衣.缺衣少穿的年代,要穿上件新衣可不是件容易事儿. 记不清到底是哪一年的事儿了,只记得那时我还在上学.那天是大年二十九. 清早,淡淡的霞光刚刚洒到前邻的屋顶上,瓦楞上霜雪晶莹剔透.我正赖在 ...
-
杨福国:上 瘾
上 瘾 杨福国 天上没掉下个林妹妹,却掉下个超长假期.老马刚刚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心头似乎还掠过一丝窃喜. 延期开学的消息刚一传出,学校就着手安排直播网课.考虑到老马岁数大了,就没安排他上网课.老马一听 ...
-
杨福国:奶奶的织布机
奶奶的织布机 杨福国 爷爷奶奶都已经离世有些年了,他们居住了多半辈子的那座老房子还矗立在村里那条小巷深处.屋里老人生前用过的一些家什大多已凌乱不堪.但有一件庞然大物占据着半间屋子,那就是奶奶的织布机. ...
-
杨福国:家中老父母
家中老父母 山东德州 杨福国 年近七旬的老父老母在乡下过着寂寞的日子. 娘在电话里问我星期天回不回家.我告诉她我想回家看看,顺便带回点玉米面来.娘略一迟疑就满口答应了.第二天早饭后我只身--老婆忙工 ...
-
文友主页丨杨福国:满地落蕊
小时候,早晨起来我得先去割草或拾柴,有了劳动成果才回家吃早饭,然后背上书包去上学. 大约是上初中的时候,我读到了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但当时我并不知道郁达夫是何许人,也没感觉出那篇文章 ...
-
那些事儿丨杨福国:风雪夜归人
我们的曹校长退休都二十年了,为了写一个材料,我到他家"采访".无意中,他对我说了一件事,让我一下子想到题目上那句诗. 那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儿. 那时候曹校长当然还不是校长,他还很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