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吴昌硕的“道在瓦甓”好在哪儿?
相关推荐
-
先秦古玺11:尚□鉨
战国齐系鉨印. 齐系官玺大多为正方形,也有少数长方或圆形,但倒L形极少见. 此印右下缺一角,笔画粗中带细. "鉨"字金旁四个点看似轻松随意,实则灵巧生动,使整个印的活泼之态跃然纸上 ...
-
先秦古玺73:栎阳乡印
战国时期秦系鉨印存世数量较少,这方应是秦统一前的官印. 秦系鉨印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特点即称"印"而不称"鉨". 此印印面呈长方形,虽然残破较多,但线条厚重有力 ...
-
印章技法讲座|印章章法分类(十一)
从虚实分之印上留红法 印上留红法,主要是指白文印的一种章法设计,即在印文上方留有一块红地,而印文下方相对不留或少留红地. 例如汉代二字印"邕敝""李克"&quo ...
-
秦汉瓦当纹饰与篆刻艺术
文 / 李卓 瓦当是建筑顶部使用的筒状瓦的顶端下垂部分,是起着蔽护作用的建筑构件,通常在宫廷.庙宇和达官显贵的府邸上使用.秦汉时期的瓦当为陶土烧制而成,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琉璃瓦,到了隋唐时期烧制技术逐 ...
-
瓦甓无言犹有道 千年文脉可绵延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施沛霖 徐炜伦 千年广州,文脉绵延不断.一砖一瓦,皆有历史留存. 早在1700多年前,"广州"二字,已深深地镌刻在历尽沧桑.粗粝朴实的古砖上. 砖,本字为&qu ...
-
读印:吴昌硕“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
吴昌硕在篆刻史上的位置是公认的,他的名头,既在所谓的"晚清六大家"(吴让之.徐三庚.胡钁.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之列,也在"晚清四名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 ...
-
读印:吴昌硕“园丁家在竹洞号竹楣”与多字印细节的经营
前言:篆刻圈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刻多字印,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为什么呢?因为篆刻成功的关键在于章法,章法重在考虑印面文字的相互关系,那么,多字印就需要考虑更多组的字与字,字与边之 ...
-
读印:吴昌硕:“丁仁友”三字印的章法
引言:吴昌硕是现代篆刻的"活字典",所以,我们学习篆刻,应当把吴昌硕的印谱作当作"课本",一方一方仔细研读. 今天读一方吴昌硕的印,就是这方"丁仁友& ...
-
读印:吴昌硕“七十老翁”与朱文印的大疏大密
1913年,是旧历癸丑年,这是王羲之写出<兰亭集序>之后的第26个癸丑年. 1560年前的三月初三,上巳节.王羲之同谢安.谢万等40多位名士在会稽郡山阴之兰亭(现在的浙江省绍兴西南)举办修 ...
-
读印:吴昌硕“闵氏千寻竹斋”——如何刻好粗朱文印?
现在我们看到的朱文印,依线条粗细分类有两种:一种是细线条的细朱文印:一种是粗线条的粗朱文印.两种朱文印所呈现的是不同的审美. (细朱文与粗朱文) 但请注意,在吴昌硕之前,没有"粗朱文&quo ...
-
读印:吴昌硕“园丁课兰”
今天我们来读吴昌硕的另一方印"园丁课兰". 好在前面我们已经读过他的"千寻竹斋",对于印的背景知识不用多讲,这方印还是吴昌硕大师刻给好友闵泳翊的私印.那么,我们 ...
-
读印:吴昌硕“千寻竹斋”
今天再读吴昌硕的一方印,就是这方"千寻竹斋": (千寻竹斋带边款) 显然,这是一方斋号印,四字汉白文印式.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书斋印,值得一读. "千寻竹斋"的来历 ...
-
读印:吴昌硕“十水五石”
吴昌硕大师从10多岁即开始学习篆刻,并且"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69岁之后,吴昌硕大师移居上海之后更是专心于艺术创作,篆刻创作更是每日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