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市笔记】六、清江浦的悲哀——真古董与假古董
相关推荐
-
淮安市清江浦风光
. 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说是景区,实际就是市民广场或是江滨大道.这里原来是淮安市郊外的河道荒滩,现已成为淮安市区的地盘,被当地政府打造成大闸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含里运河中洲岛.清江闸以东至越秀桥的 ...
-
楚天宾馆||吴波
因为家里有个两周岁多的小二子,夜里睡觉的时候,小家伙只要翻身动来动去,我们夫妻必然醒来,赶忙抱着他去小便.忙完之后,躺下,我总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看一看公众号订阅文件夹里我关注的一些公众号最 ...
-
遍地假古董
我这一趟苏北之行,看到了太多的仿古建筑.它们多是由江南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投资,利用本土的历史人物资源"两结合"的产物.远远看去,这些建筑或者说建筑群雄伟气派,似乎很有古意:可近前方才 ...
-
【城市记忆】健康路口
[城市记忆]健康路口 □吴波 城市之中,道路纵横交错,每条道路都有名字,为了区分,往往还要加上方向:"××东路.××南路":一条道路与多条道路相交,会有无数个路口,为了区分路口,人 ...
-
孟夏归乡五记 || 刘炳辰
过去,从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观念出发,是不存在"心灵感应"一说的.但因我的古代汉语老师实在称得上是一位儒释道诸学皆有所长的女先生,使我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看法有所丰富,进而促进基础思想的转 ...
-
【近日】人民南路北段改造后是啥样 || 刘炳辰
朋友,当你乘坐7路公交车,驶过北门桥继续向南时,映入眼帘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道路两侧几十年树龄的法国梧桐相互掩映,形成一条壮丽而悠长的林荫道.左手边饱经沧桑的公共建筑群,清江市的身影仿佛依稀可见.右手 ...
-
二十岁 || 刘炳辰
我已过二十岁,我说的是一座城市. 2001年2月10日,合并成立将满一年的淮阴工学院校园里,彩旗飘飘.人声鼎沸.自1913年废府存县以来,历经88年风雨沧桑,"淮安"再一次成为江苏 ...
-
【淮安城市笔记】一、清江浦的六百年与十年
前情回顾 [淮安城市笔记]序:抚摸我的故乡 清江浦成为淮阴文化重镇,始于明永乐13年,平江伯陈瑄开凿清江浦. 清江浦自明代开埠以来,迄今已600年历史.她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之一,在中国明清时代就 ...
-
【淮安城市笔记】十、文化名城应出“文化市长”——呼唤人文自觉
在全中国充满激情的城市化造城运动中,淮安表现出来的现象不过是大背景下普遍行为的亢奋个例罢了,因此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 当我们把自己放在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我们与其他城市的比拼和区域竞争, ...
-
【淮安城市笔记】九、绿、水、城——生态城市的梦想
这座城市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盛"的城市,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当我们一次次走出去,看看外面的水乡和水陆码头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我们的城市如果按照绿水城市的思路走下去, ...
-
【淮安城市笔记】八、“前说话后摆手”的规划——规划没有变化快
在不到十年时间内,我们做了三个城市规划: 2000年-2020年淮安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2020年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8年-2030年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平均三至五年就要对城市总体 ...
-
【淮安城市笔记】七、迷失的自我——我们的城市姓什么
走进这座城市,去抚摸历史,隐约地感到历史的沉重,却又看不到历史的身影.去依偎文化,依稀感到文化的分量,却又触不到文化的坚实. 一座城市最引人解读的是历史与文化的分量,经典.厚重.浓郁.深邃,超越时空, ...
-
【淮安城市笔记】五、最后一块文化净土(一)——都天庙何去何从
回首清江浦,四顾环野,还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残留下来呢? "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是目前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清江浦老城区仅存的一块街区文化积淀之地(现存的慈云寺. ...
-
【淮安城市笔记】四、最残酷的“易地保护”——王瑶卿故居拆迁始末
2003年6月去探望王瑶卿故居,发现西山墙已倒塌了半边:9月再去探望时,它周边房屋已是一片废墟瓦砾.12月,挂着淮安市文管会颁发的"淮安文化名人故居"牌子的王瑶卿故居已被夷为平地. ...
-
【淮安城市笔记】三、王叔相故居毁灭记
2002年11月15日<扬子晚报>以"开发商要盖楼,一些名人故居被拆"为标题,报道淮安拆除王叔相故居的事实. 报道说:"位于淮安市里运河畔的曾任孙中山民国大总 ...
-
【淮安城市笔记】序:抚摸我的故乡
8月27日,我们推出一篇文章"淮安最市井的小街也要拆了,我们用什么来记住乡愁?"(点击蓝字可看),对于被划入拆迁范围的南门小街区域予以了关注,有3万多人阅读,2000多人转发.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