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市笔记】一、清江浦的六百年与十年
相关推荐
-
那些“张冠李戴”的江苏地名
那些"张冠李戴"的江苏地名! 本文原发微信公众号方志江苏,作者黄浪,经授权转载. 地名最初是用来识别不同地方的符号,但随着历史发展,它渐渐承载了浓厚的文化意蕴,各种地名文化现象也不 ...
-
江苏省淮安市所辖,是如何从清朝的“淮六属”,变成今天4区3县的
在我国历史上,清朝地方上的行政区划管理结构为省.府(直隶州).县(州)三级,和今天的省.地级市.县(县级市)也是三级的结构极为相似,所以作为省和县之间的管理层级,今天地级市和清朝府可以视为是基本相似的 ...
-
《游淮安清江浦》等律诗一组
<游淮安清江浦>等律诗一组 □陈士兆 游淮安清江浦 抱竿扶柳百丝悬, 醉钓清江八月天. 流影行云追绿水, 落花飞鸟绕红船. 笑询半是他乡客, 礼答皆为此地娟. 古庙钟声催日暮, 老街旧铺挂 ...
-
走进老街旧巷
在清江浦区,藏着一老街,怎么说是"藏"呢,因为它的周边都是大路,占地又太小,穿这街巷的人并不多,这儿是清江浦古城典型的市井街区.是位于城中心而"闹中取静"的地方 ...
-
【忆旧】你还记得和平剧场吗 ||何永年
作者:何永年 和平影剧院位于和平路老坝口小学西边,市第六中学斜对面. 和平影剧院前身是胜利戏院,地点在东长街竹帘巷内,建于1952年.竹帘巷原有民居,解放前一场大火烧成了一片空地,胜利戏院就建在这片空 ...
-
你知道清江浦城的"三内三外"吗?|| 何永年
作者:何永年 清江浦城由时任漕运总督吴棠,奏请朝庭获准,于清同治三年春(1864年)开工建筑,翌年秋竣工,不到二年建成. 清江浦城呈不规则矩形,大头在西,小头在东,东西长约3华里,南北平均宽约1华里, ...
-
一道久违的淮安“穷人菜”—鳝丝细粉||谢志明
作者:谢志明 清江浦区港口路上,有一家松鹤酒店. 酒店老板任松鹤是我的同学,他高中毕业后就到南京去当兵了,他本想当个响当当的什么侦察兵特种兵的,回来也好在同学亲朋面前炫耀一番,不料,他却被分配到班里做 ...
-
【淮安城市笔记】六、清江浦的悲哀——真古董与假古董
清雍正七年建造的清江浦楼,至今仍伫立在运河边.在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标价值. 老清江浦楼,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图片来自网络. 而比它更高大的 ...
-
【淮安城市笔记】十、文化名城应出“文化市长”——呼唤人文自觉
在全中国充满激情的城市化造城运动中,淮安表现出来的现象不过是大背景下普遍行为的亢奋个例罢了,因此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 当我们把自己放在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我们与其他城市的比拼和区域竞争, ...
-
【淮安城市笔记】九、绿、水、城——生态城市的梦想
这座城市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盛"的城市,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当我们一次次走出去,看看外面的水乡和水陆码头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我们的城市如果按照绿水城市的思路走下去, ...
-
【淮安城市笔记】八、“前说话后摆手”的规划——规划没有变化快
在不到十年时间内,我们做了三个城市规划: 2000年-2020年淮安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2020年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8年-2030年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平均三至五年就要对城市总体 ...
-
【淮安城市笔记】七、迷失的自我——我们的城市姓什么
走进这座城市,去抚摸历史,隐约地感到历史的沉重,却又看不到历史的身影.去依偎文化,依稀感到文化的分量,却又触不到文化的坚实. 一座城市最引人解读的是历史与文化的分量,经典.厚重.浓郁.深邃,超越时空, ...
-
【淮安城市笔记】五、最后一块文化净土(一)——都天庙何去何从
回首清江浦,四顾环野,还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残留下来呢? "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是目前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清江浦老城区仅存的一块街区文化积淀之地(现存的慈云寺. ...
-
【淮安城市笔记】四、最残酷的“易地保护”——王瑶卿故居拆迁始末
2003年6月去探望王瑶卿故居,发现西山墙已倒塌了半边:9月再去探望时,它周边房屋已是一片废墟瓦砾.12月,挂着淮安市文管会颁发的"淮安文化名人故居"牌子的王瑶卿故居已被夷为平地. ...
-
【淮安城市笔记】三、王叔相故居毁灭记
2002年11月15日<扬子晚报>以"开发商要盖楼,一些名人故居被拆"为标题,报道淮安拆除王叔相故居的事实. 报道说:"位于淮安市里运河畔的曾任孙中山民国大总 ...
-
【淮安城市笔记】序:抚摸我的故乡
8月27日,我们推出一篇文章"淮安最市井的小街也要拆了,我们用什么来记住乡愁?"(点击蓝字可看),对于被划入拆迁范围的南门小街区域予以了关注,有3万多人阅读,2000多人转发.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