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德经》“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37章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老子错了,还是王弼错了?
先看<道德经>第37章原文上半部分(问题部分加粗):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 ...
-
读《老子》王弼注|第9章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謂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勢必傾危.故不如其已者,謂乃更不如無德無功者也. 揣而梲之,不可長保. 既揣末令尖,又銳之令利,勢必摧故不可長保也.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
-
有德则生 无德则灭
21世纪的今天,一场疫情是天地宇宙扬升.正本清源的必然经历,因果业力.生死存亡.机遇挑战蕴含其中,与此同时,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格局.影响和地位都在悄然变化,变化的核心在于:有德则生,无德则灭: ...
-
《人生感悟荟萃: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周易>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里所谓的"德",并非简单的道德之意,而是囊括了道德,智慧与才华 ...
-
人生的一切所得,都是以德交换,无德一定无所得(连载264)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声.名望.名分与您的自身.您的身家性命相比较,究竟哪个更与您关系亲密.不可须臾分离 ...
-
夜读道德经(连载06):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老子这句话的大意是: 有德之人订立契约的本意是帮人度难,所以不会在受帮者还没度难时,就恶意追讨.因为,立契是人我"求合",而不是&quo ...
-
《道德经》第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①,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②,无德司彻③.天道无亲,常与善人④. [注释] ①左契:债权人所持的契约.古代以竹木简为契约,分左右两片,债权 ...
-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无德者无道,得道者有德,修德者得道!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无德者无道,得道者有德,修德者得道! 作者:昆仑藏钥阎五睿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整篇<道德经>共分为"道篇"和&q ...
-
80.问道老子:什么是“无德司彻”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80.问道老子:什么是"无德司彻"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七十九章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
道高于德,道和德不是一回事。理解《道德经》应避开三个误区
<道德经>作为在我国思想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哲学著作,有人曾说,只有老子的<道德经>才能和孔子的儒家学派相抗衡.老子的道家思想,绵延2千多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固然有他 ...
-
《道德经》智慧:以德报怨,不如“无德无怨”
曾几何时,有人向孔子请教说:"以德报怨,怎么样?" 孔子答:"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还是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即: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