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相伴走天涯——《论语》悟读【74】

忠孝天下道,仁义世间情。

《论语》第四篇第十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依从,适宜)也,无莫(不肯)也,义(适宜)之与比(相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

【悟读】

仁义礼智信厚德载物,

温良恭俭让上善若水。

本章孔子再论一个人的仁义问题。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解读。

其一,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

其二,孔子说:“君子对待天下的人,无妄加抵触之念,也无贪慕之心,只是亲近仁义的人。”

其三,孔子说:"君子在对社会判断的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嗜好或偏见,总是站在正确的一方。"

其四,孔子说,“君子之所以能立足于天下,是因为天下没有不适合君子的生存环境,没有君子所不能做的事情。君子待人接物不是以人为标准,也不是以事为标准,而是以道义为准则。”

无论哪一种解读,都关乎君子处世的“仁义”问题。

弦高,春秋时郑国商人。弦高与朋友去成周经商,经过滑国,半路遇到袭击郑国的秦军。于是他冒充郑国的使者,以四张皮革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同时,他又急忙派人回郑国禀告。秦帅孟明视以为郑国已有准备,于是领兵顺手灭掉滑国后返回,使郑国避免了亡国。郑穆公想要奖赏弦高救国的行为,弦高辞而不受,远走他乡。

君子以义走天涯。弦高面前摆着两样东西,一为利益——国家对他的酬谢;一为道义——国家的风气。弦高拒绝了利益,彰显了道义。

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他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轻而易举的胜利予以了说明。

有德行的人不会因为私欲而伤害本性,

有智慧的人不会因为私利而损害道义。

仁义之人,对人对事,往往能做出正确的理性的判断。故云,道义相伴,遍走天涯。

人生假如是一个园,那么,仁义就是半经。半经越大,园圈也越大。

(0)

相关推荐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9仁义心本真情得民

    题文诗: 真正智者,不妄发也,择善而为,计义而行, 故事成而,功足赖也,身死名称.虽有智能, 必本仁义,然后可立,智能蹐驰,百事并行. 圣以仁义,唯一准绳,中之君子,弗中小人. 君子虽死,其名不灭;小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十六)

    一原文里仁第四4.16 子曰:"君子踰于义,小人踰于利."[试解]孔老师说:"志于仁德大道的君子当以仁义中道为原则,将心安放在仁德大道之上,通过仁德大道当中的仁和义的两个 ...

  • 【转】《论语》里仁篇(十)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图片摘自pexels.com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qu ...

  • 君子所重唯道义——《论语》悟读【301】

    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 <论语>第十三篇第四章: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quo ...

  • 交友岂能轻道义——《论语》悟读【247】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以升沉中路分. <论语>第十篇第十五章: [原文]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文] 朋友死了,无人收殓,孔 ...

  • 不争不党唯道义——《论语》悟读【391】

    自古正邪同冰炭,从来真伪共水火. <论语>第十五篇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 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悟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诚意胜智千百倍——《论语》悟读【341】

    以诚立笔走龙蛇,凭信争气冲霄汉.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地名,武仲封邑)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 [译文 ...

  • 德才兼备建伟业——《论语》悟读【338】

    德才兼备建伟业,文武双全展宏图.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孟公绰(chuò,鲁国的大夫,为人清心寡欲)为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室老,卿大夫 ...

  •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 人生最难是从容——《论语》悟读【337】

    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