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社 场

社  场

虽然时间过去那么久远,可印象中的社场,那块宽敞空旷的坚实土地,就那样突兀的铺在记忆深处。每一次想起,都会浮出一串令人回味的温謦往事。

记不得是小时候的哪一年,时令已过小满,天气渐渐的热燥起来。 西南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劲吹中,太阳的光芒收走了麦穗上最后一丝水分。大片待收的麦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金黄。

开镰之前半个月,入冬之后一直闲置的社场上,有人便开始忙碌了。人们在为麦收做着准备,拔去场边疯长的野草,用土填平场边被春雨冲出来的洼塘。然后再由两人一组,拖着石磙子来来回回在新填的地方不断碾压,直至碾平踩实的场边,和硬朗柔韧的场中央连成一体。

记忆中的社场,在社房的门前,方方正正的,面积挺大,约有两亩多地。虽说也是在前庄和后庄之间,可还是离前庄更近一些,前庄中间几户人家,屋基的边缘连着社场。他们几家的草堆,沿着屋基堆放,多多少少就占据了社场的边角。

社场的左右两边,轮换着栽种一垄垄早茬山芋和一行行花生。这些低矮的植物,生长在社场两边,虽然茂密,却是贴地生长的。它们既不会阻挡风的出入,也不会遮住阳光对社场的照射。社场的地势,中间高些,四周略低,但还是要比场周围的农田高出许多。即便是下雨天,也是雨驻水干,场上很少有积水。因为地势较高,旁边没什么遮挡,使得平时的社场看起来,总是那么空旷寂然。初夏时节,人们偶尔会看到几只野兔,慌慌张张的飞奔着,穿场而过。吓得躲在花生地里,正在生蛋的野鸡惊叫着振翅而去。

每年从麦收开始,社场就成了全生产队最热闹的地方。开镰收割的麦子,每天从四面八方的田野,用独轮车推着,用扁担挑着汇聚在社场上。不出几天功夫,社场的四周,就挤满了高低不一的小山一般的麦垛。最早的记忆里,我们大队只有一台脱粒机,每次脱粒都是按照抓阄的方法,确定各个生产队脱粒的先后顺序。等脱粒机拖到我们生产队社场时,大多数青壮年早已经等在了场头。随着隆隆的脱粒机声响起,参与脱粒的人们,相互配合着,运送麦捆,喂机,出粒,叉草,忙而不乱秩序井然。飞扬的麦灰和着汗水,把参与脱粒的人个个都画成了花脸,可仍掩饰不住他们面对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昼夜不停的连轴转中,有的人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干脆和衣倚着麦草,香甜的眯上一会,醒来继续忙着脱粒。饿了,就到社场边前庄一户人家填饱肚子,那户人家是集体安排的脱粒人的临时食堂。

为腾空场地便于后来麦子晾晒,脱粒后的麦秸,会在社房后面堆出一排高高大大的草堆。经过几天几夜的劳作,刚熄火后的脱粒机,就被排在后面队里的人财神一样的接走。这时候守在社场上的,都是老道的略有些年纪的扬场高手。他们先把脱出的麦子堆成长条状,然后五六个人一字等距离排开,借助风力,他们不断的用木掀铲起麦粒抛向空中,掀起麦落,那在半空中飞上飞下的麦子,如同一幅灵动的写意画。那重实的麦粒从画里落在扫干净的场上,那轻盈的麦壳则随风飘向了社场的边缘。

扬场这活既有技巧,也很累人,因为这活得借风力。起风时,人人都忙着抛掀扬麦,甚至连擦把汗的功夫都没有。往往是一阵风过后,扬出的麦子堆成小山,而扬场的人个个汗流浃背,上衣都被汗水浸透。等风扬场,断断续续又是几天,扬出来的麦粒干净饱满,金灿灿的堆在社场中间。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晒场了,相对于脱粒、扬场,晒场的活要简单一些。把堆成小山一样的麦粒,摊平在滚烫的社场上,再一遍一遍的翻晒,经过几个太阳的蒸烤,麦子基本上就晒干了。晒干后的麦子,队里会先分掉一部分给社员过日子,余下的则全部锁进社房,留一些秋后做麦种,另一部分则等到年底再分给各家各户蒸馒头过新年。

麦收过后,社场会沉寂一段时间,待收玉米时,全生产队的人,基本上又在社场上集合了。从不同田头运回的玉米棒子,全部堆山接岭的挤在场头。收玉米的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剥玉米就得起早带晚的。往往是早上天蒙蒙亮,随着队长的哨音,各家能够参与劳动的人,都急急忙忙的奔向社场,以家为单位围坐在玉米堆旁剥玉米,剥出来的玉米粒按斤换算成工分,玉米瓤子则是谁剥归谁的。那玉米瓤子,可是过年时包馒头炸肉圆的最好烧草。

剥玉米,活不怎么太重,攒了玉米瓤子还挣了工分。男女老少坐在社场边,开开心心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一天玉米剥下来,最累的莫过于手指头,肿了红了是常有的事。孩子们剥着剥着会喊手疼,找各种借口离开社场,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却最能坚守,像我奶奶,即使头一天手剥肿了,第二天天刚亮仍然去了社场。

收完玉米之后,过不了多久,成熟的黃豆就运到社场。待黄豆归仓,田里的水稻又已泛黄。和麦收一样,人们把割倒的水稻运到社场上。脱粒,扬场,摊晒,归仓。秋风渐起,树叶脱落,社场上的每一天,都是一派繁忙。这边稻子还没干透,那边洁白的棉花已摊晒在场头的柴帘上。

一场霜降,秋意更浓,从地里刨出来的花生又运抵了场头。晒花生时,尽管有专门的人看着社场,仍然有胆大的一群小孩子,躲在前庄人家的草堆旁,趁看场人不备,偷偷溜到场边,抓两把花生揣进口袋,再急急忙忙地跑开去。其实,看场人有时是看到这群探头探脑,躲在草堆后面的孩子的,只是装着不知道罢了。

随着天气一天天转冷,农事也不怎么繁忙,队里会隔段时间在社场上包一场电影,让大家娱乐娱乐。听说晚上要放电影,社员没有不开心的。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自告奋勇从社房的仓库里,搬出两根壮实的木头,早早的就埋在社场的旁边。那些欢天喜地的孩子们,刚丢下午饭碗,就急不可待的扛着板凳去了社场,先占一个好位置,等放学后直接奔往社场,任大人们怎么呼喊,也不肯回家去吃晚饭。

天空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白色的银幕就已经在放映员的指挥下,被热心的社员,挂在两根壮实的木头上了。星星开始眨巴着眼睛,摆在社房后面的发电机响起来了,一根长长的黑色的电缆线,顺着地面从发电机上一直拖到摆在场中央的桌腿旁,再顺着卓腿爬上来,插在桌上的放映机上。挂在放映机上方的电灯突然就亮了起来,把个社场照彻得如同白昼。最兴奋的仍是那些孩子,他们身上背着书包,脸上挂着掩不住的笑容,也不坐到自己的凳子上,就那么嘻嘻哈哈的围在放映员的身边,好奇的盯着放映员手里的胶片。直到电影要开场,他们才会匆匆地挤回自己的位置。

电影正片放映之前,会先放上一小段副片,副片的声音响起,会传出去很远。于是邻生产队、邻大队的人们,寻着电影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急速赶往我们生产队的社场。有熟人的会笑着挤在凳子旁边一起坐下,没熟人的就站着挤着把目光望向银幕。后赶到的邻村人,胆大的会爬坐在高高的草堆上观看电影,胆小的则会从草堆上扯出一把草,铺在银幕背面的地上,坐着把电影看完。

民以食为天,当年的社场,在社员心中的位置,有时候近乎和头上的高天齐平。那时的社场,不仅是一个生产队展示劳动成果的地方,更是社员们分享劳动快乐的场所。过了腊月二十,社场上每天都会围着一群喜笑颜开的社员,今天分草分粮食了;明天分花生分油了;后天杀猪分肉了;隔天又起鱼塘分鱼了。这些和新年相关联的分配,基本上都是在社场上完成。年终的社场,仿佛小小的集市,一时间真的是热闹非凡。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童年的社场己经遥远成温馨的记忆。那块坚硬的场地,早已被复垦成生机勃勃的农田,可作为当年名副其实的生产生活的中心,它将永远镌刻在和我一样,从农村走出来的一代人的心里。

2018年6月10日

插图/网络

本平台第一本散文精品集,2018年8月在全国公开发行,每册定价人民币68元,现接受读者预订。联系人:琅琅,微信号LANG2672;电话18201110689

作家简介

蔡小平,网名闲庭信步。喜欢养些花花草草,喜欢在文字中漫游,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响水县诗词协会理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散文:难忘那些年,那些事/陈泉宇

    散文:难忘那些年,那些事 □陈泉宇 陈泉宇,男,46岁.江苏省泗阳县经信局干部,文学爱好者,发表过<一座古城的骨感与妩媚><舌尖上的古韵与豪情>等散文.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

  • 散文 | 郭丽武:风吹麦浪麦飘香

    散文 | 郭丽武:风吹麦浪麦飘香

  • 姜广富:麦收时节|散文

    姜广富:公社院里难忘的事(三)|散文 文/姜广富 [作者简介]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活跃在文学创造圈内的老兵.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置身逶迤连绵的麦海中,眼望着上 ...

  • 麦口纪事(散文)

     麦口纪事 作者:钱兆成     主编:非   鱼                     一 看着遍地金黄色的麦子,思绪不由得又回到那我曾亲力过了的麦口天(我们这,把麦收季节叫麦口天).       ...

  • 麦收

    又是一年麦梢黄,田野里到处是一片金黄色,干燥的热风吹拂着,掀起阵阵麦浪,此伏彼起,沙啦啦作响.即将成熟的麦穗摇来晃去,好像在等待着人们的收割.在我的家乡,麦子成熟得比山区要晚一些,芒种过后不几天,就进 ...

  • 乡村农事之一 --脱粒/王云

    乡村农事之一 --脱粒 里下河地区农作物种植是一年两熟,一般都是水稻小麦轮种,间或栽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收割小麦时是初夏,称之为夏收:收割水稻时是晚秋,称之为秋收.脱粒是夏收的一项农事活动,我们生 ...

  • 芒种•忆昔

    ​        快芒种了,天气很炎热,有暑天的味道.临近芒种就会想起童年和少年的往事.记得童年时期,那还是生产队的时代,壮劳力是麦田的收割主力军,他们流着汗水在赤阳下躬背挥镰,一把一把地收割麦秸,后 ...

  • 布谷声声麦儿熟

    我家原有几亩地,地里种小麦或玉米,夏季收小麦,秋季收玉米,一年两收,循环不止. 五月末六月初,麦子接近成熟,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此时,布谷鸟来了,在麦浪的上空,振翅飞翔,边 ...

  • 散文||一场旅美噩梦

    一场旅美噩梦 李文龙||北京 2019年初,我通过了美国大使馆的签证面试,定于1月24日即飞往洛杉矶等地,开始期盼已久的首次美国之旅.结果未料到,此时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由于吃的不合适,导致夜里突然 ...

  • 散文||社树的传说

    社树的传说 村口,有一棵高大的老槐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这是全村最高最粗最老的槐树.树底下,紧挨着树干有一个半米多高,脸盆口那么粗的一个青石人头像.大爷说那是土地爷的头像,他的魂魄就附在这老槐树上. ...

  • 朱友宏:社场

    逝去的乡村风景之 社场 作者:朱友宏 去年春天和女儿一起回老家,站在村头,我指着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不无骄傲地对女儿说:"看到了吗,那片树林子,原来是我们队的社场,爸爸小时候最喜欢在那儿 ...

  • 散文||船场番茄记

    船场番茄记 自古以来,诗言志,文表心声.如果我能将下列的文字写好,有助于给"船场番茄"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让行内人认同,让行外人读懂.那么,无论文字多少,也无论是华丽还是朴实,都算 ...

  • 散文||一场冬雨,一份眷念

    一场冬雨,一份眷念 牵挂,莫过于小别而又没什么音信的来往,简单的闲聊却又不能了却心中的眷念,随日夜的轮换而以日俱增. 突如其来的一场冬雨让南方的气温降了下来,虽然你也在南方的城市,不知道那边冷不冷,你 ...

  • 散文||社 房

    社   房 蔡小平||江苏 人民公社年代,每个大队都有大队部,每个生产队也都有社房.我们生产队的社房,建在前后两个庄子的正中间,座北朝南,一排八间草房.墙是泥土垒成的,足有一尺二寸厚.每间屋檐下的南北 ...

  • 一场关于你和思念的心雨(散文)

    转眼间,又是一年,萧瑟料峭的寒冬告诉我,马上就又到了一年的年底,而我们分手的时间距离,也在我的心里拉长了一个忧伤的节点,就像我们彼此的思念和牵挂,就像我们养殖的绿萝般枝枝蔓蔓的疯长了一大截在我心里.这 ...

  • 头皮发麻,职场社死瞬间……

    嗨各位好,我特污兔. 你们这些小可爱一定没经历过职场社死吧? 最近条子喊我们开会,说视频号的事儿, 所有人,我的徒子徒孙们,视频号都做得比我强 左一个10万+,右一个10万+,奖金拿到手软-- 像我这 ...

  • 散文:人生,就是一场经历与感悟

    原创子墨文学2021-05-08 19:32:00 作者:子墨 时间不停,时光步履匆匆,那年赶来的事,如今已经去了远方. 生命随季节流转, 春夏秋冬,往复更迭,时光的树上也有了沧桑的痕迹.斑驳落地,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