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何绍奇谈半夏泻心汤及其变方

(0)

相关推荐

  • 太阳变证—(四)痞证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浮而紧,浮为伤阳,紧为伤阴,当发其汗,而反下之.若浮入里,为阳邪入里,热入而与水结,阳加于阴,则作结胸:若紧入里,为阴邪入里,寒入而与气塞, ...

  • 【生姜泻心汤】(古方学习)

    [寒热并用类]――辛开苦降.平调寒热 所见之方: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生姜泻心汤] 1.胃部有停滞的水饮证,以心下痞满.于噫食臭.肠鸣下利为辨证要点.主要症 ...

  • 经方:旋覆代赭汤(胃酸反逆)

    旋覆代赭汤 [原文]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张仲景[出自]&l ...

  • 『古方新解』何绍奇:辛凉解表面面观

    导读:所谓"面面观",何老不囿于一家之言,不执一己之端,历数从金元时期到近现代"辛凉之法""辛凉之剂"的发展运用及变迁.小编读完后,打破了原 ...

  • 『古方新解』刘绍武评讲《伤寒论》

     □ 马文辉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刘绍武(1907年~2004年),山西襄垣人,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生勇于实践,长于思考,敢破敢立,在毕生研习<伤寒 ...

  • 『古方新解』临床使用完带汤应遵循原方剂量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上卷·带下>,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青主所创,临床使用十分广泛.笔者在临证过程中遇到带下患者,每多以此方施用,但疗效平平.后查看原著,见方后云:"二剂轻,四 ...

  • 『古方新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自幼赢弱多病而发奋学医.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qu ...

  • 『古方新解』《温病条辨》中自创方研究

    <温病条辨>全书共载方剂208首.除吴鞠通师承前贤外,另自创方剂64首.其中化裁经方15首,变通叶方11首,仿诸家名方制新方7首,用治温热类病证之方共18首,用治湿热类温病方剂为6首,寒湿 ...

  • 何绍奇谈半夏泻心汤及其变方

    半夏泻心汤及其变方 <伤寒论>的五个泻心汤中,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的用药较为近似.半夏泻心汤为三方中心,生姜.甘草二方可视为半夏方的加减方. 半夏泻心汤滨州市中心医院中医 ...

  • 『古方新解』解读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病的千古名方,紧紧扣住了慢性胃病的主要环节,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首先简述一病例如下. 赵某,女,50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余年,间断发作,间断治疗,近日发作频繁,症状加重,遂前来就诊. ...

  • 『古方新解』多角度解读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干姜.人参组成.全方寒热互用以调阴阳,苦辛并举以复升降,补泻兼顾以调虚实,为治疗寒热互结之心下痞经方.现试图从多角度.多效性方面解读该方 ...

  • 『古方新解』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痞证

    李某,男,27岁.2011年7月25日来诊.因"双下肢浮肿2月余"入院,既往外院明确诊断"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微小病变)",已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规律治疗等,效果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