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馒头和包子名称的演变,来看南宋初年,百姓生活的苦难

古人的智慧,馒头的由来

馒头是现如今很多中国人的主食,尤其是爱吃面食的北方家庭,隔三差五的就要蒸一锅馒头。馒头的制作方法简单方便,先将面粉用水和匀,静置发酵后揉成面团,再放入笼屉中蒸熟,香喷喷的馒头便可以出锅了。

大道至简,馒头的制作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先人的智慧,相较于西方直接用火炉烤制面包,我们通过发明的陶器,学会利用水蒸气作为烹饪介质,在避免烤焦食物的同时,又获得了蓬松的口感,不得不说这是世界烹饪史上的一大进步。有关于馒头的发明,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三国时期,西蜀诸葛丞相在平定南方蛮夷叛乱时,遇到汹涌的江水阻挠部队前进,为了顺利过河,诸葛亮便帅众人祭祀河神。在古代祭祀河神往往要用活人生祭,为了避免牺牲无辜的百姓,诸葛丞相便命人用面团揉成人头的模样,再在其中填入牛羊肉做馅料,用来替代人头祭祀河神,这便是馒头的由来。

所以古人吃的馒头是有肉馅儿的,那么为何我们现代人吃的馒头,里面的肉馅儿却没了呢?这还要从中国宋朝说起。

馒头的改变,要从宋朝美食大爆发的年代说起

宋朝作为中国古代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活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尤其在吃的上面,犹如百花齐放,诞生了无数令现代人都羡慕不已的美食。所以现如今,一旦谈到中国传统美食,大部分都离不开宋朝,它们或是诞生于宋代,或是在宋朝发生两重大改变,馒头便属于后者。

在宋朝以前,馒头的馅料主要是牛羊肉,不过这种单一的口味已经无法满足宋朝人对于美食的追求,于是在当时陆陆续续出现了诸如生馅馒头、杂色煎花馒头、笋肉馒头、猪肉馒头、蟹黄馒头、灌浆馒头和糖肉馒头等新式馅料的馒头(摘自《梦粱录》)。

随着馅料种类的丰富,食物名称上也变得多样,这就好比现如今很多商家为了博人眼球,吸引客户的注意力,会在给商品起名字上格外推陈出新。所以在描写北宋生活的《清异录》中,便出现了关于包子的记载:

五代汴梁阊阖门外有‘张手美家’食馆,以卖节令食物为主,伏日有一款‘绿荷包子。

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出,绿荷包子很可能是以有清凉解暑效果的荷叶作为馅料的素馅包子。在这一时期,馒头的馅料偏重于肉食,包子的馅料偏重于素食,二者并没有严格界限,偶尔也出现通用或混用的情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北宋人们口中所说的馒头是有肉馅儿的。

肉馅是如何变没的?背后的心酸故事

靖康之难(1126年-1127年)以后,新建立的南宋丧失了北方大量土地,尤其是用来放牧的草场,加上连年战乱,南宋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贸易往来也变得时有时无,这使得整个国家的牛羊肉来源急剧减少,要知道羊肉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肉食来源,其次是牛肉,再次才是猪肉。

但在南宋初年,民间家猪的饲养规模还很小,想要提高产量替代羊肉,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果的。所以当时整个国家都很缺肉,甚至饭馆儿也出现没有多少肉食可做馅料的窘境。馒头作为老百姓的主食之一,又不能不做,店家只好将原本的肉馅儿放得越来越少,甚至干脆就不放馅料了。

这一时期,从北方逃到南方的宋朝百姓,开始无比怀念北宋的幸福生活,我们之前提到的《梦粱录》,以及另一本很有名的《东京梦华录》,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文人将对前朝繁华的市井生活寄托于文字之间,而作为普通百姓,将手中馅料越来越少,甚至没有馅料的面食依旧称之为馒头,同样也是表达一种对前朝的思念,以及靖康之难中遇难亲人的缅怀。

虽然没有了馅料,但心中却是满是心酸,五味杂陈。

与此同时,以素馅为主的包子,开始广泛流行起来,此消彼长之下,人们渐渐便将没有下料的称之为馒头,有馅儿料的统称为包子。当然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且有所反复的,比如现如今,一部分南方人仍然将有下料的称之为馒头,从中我们或许也可以找到馒头馅儿要失去的另一个原因。

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对中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依然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特点,,连带对中原人的饮食文化也多有保留,所以元朝统治者和贵族,很容易将馒头和包子弄混,更很难分清楚,究竟哪个有馅料?又拥有怎样的馅料?

所以为了方便,这些人或许便将没有馅料的统称为馒头,有馅儿料的统称为包子。这一假想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何现如今北方人口中的馒头肯定是没有馅儿料的,包子肯定是有馅儿要的,而一部分南方人就保留了传统。

无外乎在南宋末年,广东福建等地区是宋朝遗民最后聚居地,在宋朝覆灭后,这些后人依旧将一部分习俗和文化传承下来。

参考资料:

《梦粱录》(宋)吴自牧

《清异录》(宋)陶谷撰

(0)

相关推荐

  • 宋代的北食和南食

    文:朱瑞熙<中国烹饪>1985.11.P16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食酪>诗中写道:"南烹北馔妄相高,常笑纷纷儿女曹.未必鲈鱼芼菰菜,便胜羊酪荐樱桃."(&l ...

  • 老北京人喜欢的“肉丁馒头”,是怎样的

    "馒头"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吃食,北方人大都喜欢吃馒头,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都会蒸馒头.在众多馒头行家里手中首屈一指当属山东人在天子脚下开起了第一家馒头铺,北京人也就可以吃到喧 .香. ...

  • 马卡龙:那些和母亲忙年的日子(二)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真正的忙年就开 ...

  • 黄花黎名称的演变 | 学海遗珍

    - 学海遗珍 · 第六十四期 - 黄花黎名称的演变 文 / 周默 节选自<黄花黎收藏与研究的几个问题> 原载<家具>杂志2008年S1期 黄花黎名称的演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演 ...

  • 黄花黎名称的演变

    黄花黎名称的演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演进而产生的. 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称之为"榈木",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以至于清代的屈大均<广东新语> ...

  • 国名趣谈2:埃米尔名称历史演变,世界上还有哪些埃米尔国?

    一.埃米尔名称历史演变 埃米尔一词源自阿拉伯语,英语转写为Amir,原意为"受命的人"."掌权者",伊斯兰教国家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专事长官的称号.此封号用于 ...

  • ​泰安名称之演变

    泰安地区周朝时称博邑. 秦始皇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制,改郡县制,置博阳县. 汉武帝登封泰山,置奉高县. 北魏置博平县. 隋朝改博平县为博城县. 唐高宗和武则天封禅泰山,改博城县为乾封县. 宋真宗为封禅泰 ...

  • “慈州”“礠州”“磁州”名称的演变

    唐宋之际"慈州""礠州""磁州"地名的演变情况,纠正了诸如<太平寰宇记><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等史籍中的错误记载和 ...

  • 这种馒头、包子绝对不能吃!伤脑、变傻、记忆力衰退…3招教您辨别!

    每到周一,起床总是特别艰难,暖暖也不例外.今早送暖宝上学还差点迟到,好在楼下新开了一家包子店,在匆忙的清晨能解燃眉之急. 包子.馒头作为早餐店的香饽饽,向来是大家早餐的首选,但你知道吗,有这么一种绝对 ...

  • 馒头 花卷 包子 元宵 粽子如何可以“持水量”达到60%~65%?

    馒头 花卷 包子 元宵 粽子如何可以"持水量"达到60%-65%? 知识产权技术|中国.首席焙烤食品工程系统博士杜德春(李里特之后第二位焙烤食品工程博士) 一:日本南韩馒头.元宵. ...

  • 酒花野生酵母馒头或包子花卷制作方法、复古儿时味道

    酒花野生酵母馒头或包子花卷制作方法.复古儿时味道 酒花野生天然酵母.若培育发酵好,是野生酵母中比较稳定的酵母之一:其特点是风味独特.风味浓郁:所以啤酒也叫"液体面包".以及格瓦斯的 ...

  • 馒头,包子,花卷等发酵面团制品如何使用小苏打与食用碱

    馒头,包子,花卷等发酵面团制品如何使用小苏打与食用碱: 文|面团发酵资深工匠杜德春 发酵面团吃碱的技术,馒头.花卷.发酵面食.烙饼等老面制品如何勾兑碱:是一个面点师.糕点师.白案大师傅必须之课. 勾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