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十章

(0)

相关推荐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0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 小国寡民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80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 ...

  • 《道德经》第80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八十一章,可以看作老子写完<道德经>之后的最后感想.他知道,世上已有许许多多的思想与言论,这都是他所谓的"言&quo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之道,并不难懂,但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唐玄宗说是"滞言而不悟,烦事而不约",此话不确.滞言不是不悟的原因,没有疏通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不可挠,挠就是有为.烹小鲜,烹本身就是为,但这是无为之为,若在烹之外又加以挠,这挠之为,就是有为.以道莅天下,就是以这种不可挠的无为之治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了悟与迷执,是唐玄宗区分人之高下的重要标准.了悟,就是对道的大彻大悟,迷执,就是毫不了解道的思想,而迷惑于世事与物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前面所说的自谦孤寡之类,到这里就有了一个总结,即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谦卑孤寡,都是反与弱.既是反,则不是真实的,即实强而反之若弱,实尊而反之若卑.反与弱是联系在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统治天下与夺取天下,是不同的两回事.夺取天下时,以用甲兵为主,而统治天下时,则以柔服为主.什么时候讲修文千于四海,什么时 ...

  • 道德经详注第八十章

    原文:小国寡民, 王弼注: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今译:国家又小,人口又少,尚且可以使其返回古代的和谐状态,何况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呢!所以举小国作为例子而言.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老子说绝学,唐玄宗则说成绝俗学.老子是彻底的,唐玄宗则是折衷的.绝学,极端地推理,则连老子之学也要绝.绝俗学,则只绝世俗间有为的学问,而不绝无为的学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章

    第十章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明太祖注:三十辐共一毂,是古时造车之法,每一轮以三十辐攒一毂,方成一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