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章

(0)

相关推荐

  • 小说连载:二师兄驾到(八)

    大师兄神武. 当初,那猴头占花果山为王,驻水帘洞为府,一介来历不明之石猴,挂出"齐天大圣"旗幡,简直要把天捅个窟窿.此举离经叛道,打乱秩序,惹天庭震怒,东西南北八路.八洞神仙震惊震恨,俱侧目而视,难以 ...

  • 以利万物

    以利万物 <墨子·卷七·天志中>四 (峻岫) (原文) 且夫天下盖有不仁不祥者,曰当若子之不事父,弟之不事兄,臣之不事君也.故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者.今夫天兼天下而爱之,撽遂万物以利之,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 冲动时的举动,人们称之为勇敢.这种勇敢举动的结果,是勇敢者身死命丧.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冲动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贸然行动,这是勇于不敢.古人常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六章:化而欲作无为自成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六章(无为篇第二章) 化而欲作  无为自成 (原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章

    第六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明太祖注:天地不自生者,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见风雨霜露益於世人,亘古至今不息,未见天有自生者,故设词以训後人. 天地是自生的,万物在天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老子说绝学,唐玄宗则说成绝俗学.老子是彻底的,唐玄宗则是折衷的.绝学,极端地推理,则连老子之学也要绝.绝俗学,则只绝世俗间有为的学问,而不绝无为的学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小国寡民,是老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小国,是使国小之意.寡民,是使民少之意.使国小,使民少,就是不强求天下的统一,统一成有众多人口的大国.大国事多难治,所以老子反对把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之道,并不难懂,但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唐玄宗说是"滞言而不悟,烦事而不约",此话不确.滞言不是不悟的原因,没有疏通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不可挠,挠就是有为.烹小鲜,烹本身就是为,但这是无为之为,若在烹之外又加以挠,这挠之为,就是有为.以道莅天下,就是以这种不可挠的无为之治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了悟与迷执,是唐玄宗区分人之高下的重要标准.了悟,就是对道的大彻大悟,迷执,就是毫不了解道的思想,而迷惑于世事与物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前面所说的自谦孤寡之类,到这里就有了一个总结,即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谦卑孤寡,都是反与弱.既是反,则不是真实的,即实强而反之若弱,实尊而反之若卑.反与弱是联系在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统治天下与夺取天下,是不同的两回事.夺取天下时,以用甲兵为主,而统治天下时,则以柔服为主.什么时候讲修文千于四海,什么时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柔弱的水能攻破坚石,是有一定条件的,并非绝对如此.如果水量太少,不能持之以恒地冲击,则不能攻坚强之物.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