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天外鸿
天外鸿
每走云途天外鸿,殊惊九宇北群空。
海瀛方是三条烛,桑梓唯余一亩宫。
汝晓儒庠皆浅薄,他知夷学最浑雄。
年年岁岁南洋去,此弊何时能有终?
【注释】 看到无尽无休的莘莘学子千方百计出国留学,心中万分感慨。因以成句,记于2021年10月1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每次飞走的都是云途之上的天外孤鸿,非常吃惊九宇之内北群成空。海瀛才是三条烛的燃烧之地,桑梓只留下了人去楼空的一亩之宫。你是晓得儒家的城庠尽都是那样浅薄,他更知道洋人的学堂才最是浑雄。年年岁岁都在往南洋奔去,这种弊端什么时候才会在自强中有终?
首联中的“云途”,指云路,见《艺文类聚》卷八引汉班彪《览海赋》:“遵霓雾之掩荡,登云涂以凌厉。”又见南朝梁代诗人沈约的《八咏诗·晨征听晓鸿》:“出海涨之苍茫,入云途之瀰漫。”还见明代诗人陈子龙的《八月二十夜归庭中眺月》诗:“云涂无阡陌,玄景湛华光。”
这一联中的“天外鸿”,见宋代诗人叶棐恭的《过子陵钓台》诗:“势利轻捐寄傲中,毅然高节凛秋风。耕闲钓寂千年迹,立懦贪廉万世功。须信林间无怨鹤,更知天外有冥鸿。扁舟夜泊灵祠下,慨慕先生道不穷。”又见宋代诗人宋祁的《倦客》诗:“貂裘敝尽饮瓢空,身滞平台倦客中。沪落本依庄栎社,飘飖误闭陇鹦笼。心缘远别长依旆,发近穷年已付蓬。素愿禄储过六百,云罗天外有冥鸿。”还见宋代诗人李重元的《忆王孙》词:“彤云风扫雪初晴,天外孤鸿三两声,独拥寒衾不忍听。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
这一联中的“九宇”,犹言九州,见《隋书·音乐志下》:“四海之宇,一和之壤……九宇载寧,神功克广。”又见清代诗人刘震的《祖龙》诗:“六国邱墟九宇恢,更张周典见雄才。驾临东土崇台构,宫压南山复道开。只见壁随山鬼至,那闻药自海船来。阿房转瞬繁华歇,却与《诗》《书》共劫灰。”
这一联中的“北群空”,语出唐代诗人韩愈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羣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羣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后常以喻无人才,见宋代诗人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谩説北羣空。当场隻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颔联中的“三条烛”,借指科考之地,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故唐人诗文中常言“三条烛”,用典见唐代诗人韦承贻的《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诗:“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又见唐代诗人曹松的《荆南道中》诗:“十月荒郊雪气催,依稀愁色认阳台。游秦分系三条烛,出楚心殊一寸灰。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夜风回。如何住在猿声里,却被蝉吟引下来。”
这一联中的“桑梓”,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东汉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用典见唐代诗人柳宗元的《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这一联中的“一亩宫”,语出《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篳门圭窬,篷户瓮牖。”后因以“一亩宫”称寒士的简陋居处,用典见宋代诗人苏轼的《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又见清代诗人钱谦益的《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诗:“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
颈联中的“儒庠”,指古代的官立学校,见唐代诗人韩愈与孟郊的《纳凉联句》:“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搉。”又见宋代诗人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八十一:“僧道恩荣已受封,上庠儒者亦恩隆。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这一联中的“游学”,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的人,语出《北史·樊深传》:“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又见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诗之一:“素发青眸七十馀,未尝游学只安居。”还见宋代诗人孔武仲的《极目亭有作》:“浩荡江风动客襟,短亭清晚一登临。乱霞藏日半天缬,渌水浸空千顷金。壮志未成游学恨,素交将散别离心。前山更有难寻景,试为闲来一苦吟。”
这一联中的“浑雄”,指浑厚雄健,见宋代诗人张嵲的《又次韵四首》其一:“临流清溽暑,薄暮一尊同。林叶风翻白,山梅雨渍红。惊魂须楚些,缮性赖真风。旧学嗟荒落,新诗识浑雄。”有见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三叠》诗:“文字无穷才有穷,可能纖艳敌浑雄。蚤知大将坛场峻,晚作邻翁保社同。臣向雠书曾殿北,君公避世且墙东。男儿遇合由时命,岂必诗名满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