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本质

第602天

运动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的辅助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其实人们的目的都是如此,运动使人健康快乐。

但是人们对运动最大的误区就是要坚持,而且最好是咬牙坚持。的确很多很励志的人靠的就是强大的意志力,战胜种种困难,从而让身体达到一个很美的状态,比如什么马甲线大胸肌。这成了大众追求的榜样,很多人以为有突出的肌肉才是真正的健康,会显示出自己更自律,这也是我长期的心理特点。

因此为了达到这种标准,很多人把运动强度大、多出汗、练完是否酸痛作为运动是否到位的标准。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是这样的认知。当然个人的自我要求无所谓,怕的是作为专业的健身或者瑜伽教练的认知也是如此。当然并不是否定这种方式不对,在生理学上来讲,增加肌肉能提高基础新陈代谢,而且肌肉的增长方式就是肌纤维破裂到重生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所以增肌塑形用高强度多出汗练习并没有错。而且痛则不通,更是把练习到痛作为目标。

但是这里就出现问题了,那就是咬牙坚持会消耗更多的精力,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运动消耗他过多的精力,那么第2天的工作生活肯定不会有精神。而且人还有一个特点,太累太枯燥是不符合人基因特点的,也就是说你一直要求对方太累的练习,他的心理也是抗拒的,最终的问题就是会员的流失。

当然大众的运动认知仍然是以出汗多、强度大评判标准,所以会员也会接受那些高强度的训练,但是这都是反人性的动起来会消耗更多的精力。

所以运动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在自己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在自己身体的舒适区内运动。这才能让精力在放松之后达到最佳的状态,而不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工作。那么到底什么程度才是最佳范围呢?有什么可量化的标准吗?那就是有最大摄氧量、心率、疲劳指数、压力程度指标来定制属于个人的个性化运动方案。

当然运动只是管理精力的其中方式之一,还有我们熟知的却常被忽略的饮食、休息、心态这三个才是最主要的,而运动反而是次要的。

根据我的感受,运动后的放松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太无聊感觉没有什么效果,常常被人忽略。而且真正对身体有矫正理疗的运动,还是要属瑜伽这类轻柔舒缓的动作,也就是生理学上讲的身体深层的小肌肉群。

而且作为一个运动健身教练,特别是私教,很多人也都认为业务精湛就足够了,能辅导会员练习就足够了。但人也如同一个产品,质量不就是一个好产品的基本条件嘛,所以业务精湛并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还要有独特的“包装”,对一个人来说就是他的特点,这个特点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与会员之间的粘性,如果这个特点是孤傲那也不行。

总之我相信自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乃至是顶级的健身私人教练,除了业务能力还有正确的认知,还有我天生的幽默感。当然这也不是终点,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可以终身的奋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