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伤寒与阳明伤寒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第三十五条麻黄汤之我见

    麻黄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三十五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的组成是:"麻黄 12.桂枝15.杏仁 12.炙 ...

  • 慢慢修炼伤寒论

    昨天不谦真人的一个学生问曰: 病人是女性,三十一岁,月经量少一年多,病人怕冷,手足冰凉,偶尔晚上有汗,右侧颈部不适,偶有头晕,偶有烦躁,偶尔反酸,眠差梦多,二便正常,脉沉.用葛根加半夏汤吗? 不谦真人 ...

  • 抓住诊断要点

    今日有中医老友问曰: 病人喉中痰多,活动气喘,脉沉,用什么方治? 病人舌照如下. 不谦真人对曰: 桂枝加大黄汤. 此病例之病情信息比较少,如何抓住病症要点而诊断疾病,这是难点所在.很多人知道<伤 ...

  • 不谦真人论中风与伤寒

    "中风"和"伤寒"这两个病名出现在<伤寒论>中,现在很多人理解的"中风"与<伤寒论>之中的"中风" ...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伤寒六经辨证概要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

    伤寒六经辨证概要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三阳病多属热属实:三阴病多属寒属虚.但三阳有寒证:三阴亦有热证.腑病轻,脏病重,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主,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主. ...

  • 伤寒初学锦囊集——之二……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等

    对治最常见伤寒病的几道方子,得从<伤寒论>的经文,与临床实战两方面得来. 俺上一个日志,分析了<伤寒论>中,第1至第3三条经文,说这三条经文是太阳病的总纲.但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十五章 阳明从燥金化气,阳旺之人,表郁则燥动.然不经误治,津液未耗,燥气之作,何至遽盛?及其汗.下.温针,伤津亡液,燥气大发,经腑合邪,乃成下证.虽不如三阴之险,然阴亏阳亢,亦伏危机 ...

  • 如何从脉象来判断太阳伤寒(感冒)症转变为阳明(肠胃)病?

    为了更好把握太阳伤寒(感冒)症转变为阳明(肠胃)病,在<伤寒论>里教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来辨别,前面是讲太阳伤寒(感冒)症发热的情况下是否发汗来判断是否进入了阳明(肠胃)病.这儿用脉象的变化来 ...

  • #伤寒论#5.【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

    #伤寒论#5.[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注释]伤寒二三日是虚指,意思是说伤寒病已非初起,但是却没有见到明显的阳明.少阳证,这是没有传经的证据. 具体来说,阳明证的表现主要是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5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上面说的是开始,一日. 这里说过了两三天的时间.那么如果这个病传,一定是有征兆的,传哪去呀? 它由表往里传,或者传阳明, ...

  • 伤寒论第5条讲解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

    伤寒论第5条讲解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二三日是虚指,意思是说伤寒病已非初起,但是却没有见到明显的阳明.少阳证,这是没有传经的证据. 具体来说,阳明证的表现主要是180条:&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经病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胃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病来路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