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秉琦:告别一烛独照,看见满天星斗
相关推荐
-
历史唯物论与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
1921年,中国地质调查所的外聘专家.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安特生(1874-1960)主持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随后提出"仰韶文化"这一命名.学术界往往将其作为中国考古学出现 ...
-
郭大顺:从史前考古研究成果看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
有关五帝时代的历史,文献记载少,详实程度低,不同理解多.所以,复原五帝时代历史,主要依靠考古学,老一辈学者对此冀于希望①.考古学者既要避免以往的简单比附,也不必因此而过于谨慎,应抱积极态度.因为这是考 ...
-
严文明 |发现中国史前文明的结构美
严文明,1932年出生在湖南一个家学深厚的农村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给他起名时查<尧典>,书中有"浚哲文明",于是就让排行"文"字辈的他叫文明,号浚哲. ...
-
第1245篇 从“三岔口”到“Y”形文化带1
从"三岔口"到"Y"形文化带 --重温苏秉琦先生关于中华文化与文明起源的一段论述 郭大顺 "三岔口"和"Y"形文化带,是 ...
-
金声玉振:上古世界体系中的石峁与二里头
2020年12月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的第十场"汲古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上古世界体系中的石昴与二里头"为论题,旨在揭橥各文明区域的交流 ...
-
第1246篇 从“三岔口”到“Y”形文化带2
(续) 三是中华文化的起源.此为从"三岔口"和"Y"形文化带这一概念的核心,这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两大阶段都有典型的表现.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与红山文化的南 ...
-
【考古札记】苏秉琦:告别一烛独照,看见满天星斗
学 人 小 传 苏秉琦(1909-1997),河北省高阳县人.考古学家.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1982年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 ...
-
考古学家苏秉琦:告别一烛独照,看见满天星斗
每天早上6点30 获取一手教育热点 苏秉琦 苏秉琦先生是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导师.1968年我分配到辽宁工作后,仍然经常得到先生的指导,特别是随着辽宁西部山区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向 ...
-
三星堆的出现,恰恰证明了中国考古学大家苏秉琦先生的理论
三星堆的出现,恰恰证明了中国考古学大家苏秉琦先生的理论!一种观点认为,看看很多探讨三星堆的,都是在强调相似性,关联性,很少有人说族群的. 三星堆文物 古蜀国的先民,肯定不是汉族,至少不是华夏族,和现在 ...
-
香格里拉曰邦,兼谈苏秉琦“古・方・王国”古史桁架|汉字密匙
导 语:"香格里拉"一词,源于古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是藏传佛教徒心中圣地,亦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和极乐世界"代名词.二战时,元首即遣精兵强将,去 ...
-
苏秉琦的中国文化六大区域划分理论是什么?
提及"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就不得不提苏秉琦先生.他不仅是新中国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也是考古学"中国学派"的倡导者,还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创办人. 为了开展考 ...
-
孙庆伟|苏秉琦:“为历史而考古”的学科缔造人
编者按 苏秉琦:"为历史而考古"的学科缔造人 文 | 孙庆伟 (<读书>2019年4期新刊 ) 苏秉琦(一九〇九至一九九七)是中国考古学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中国考古学&q ...
-
李新伟:共识的中国、理想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 ——苏秉琦“中国”观的新思考
一 苏秉琦早在1979年就指出中国考古学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回答"中国文化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完成这一使命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是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前 ...
-
朱乃诚:苏秉琦晚年考古学研究探索的启示
摘要:苏秉琦晚年围绕"国家起源和民族文化传统"这一研究探索的核心内容,创建起一个有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的全新的学术体系.这始自1979年苏先生布局在张家口一带进行的考古探索,初衷是 ...
-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 在酝酿考古研究所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期间,徐苹芳同志就史前史的有关问题来征询我的意见,一共提了十个问题,总起来说,是关于"如何重建中国史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