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李新伟:“最初的中国”考古学认定

(0)

相关推荐

  • 草鞋山的期待

    <姑苏晚报>2021年07月05日 B05版 吴波 最近,草鞋山遗址的出土文物正在吴中博物馆热展.这是该遗址发掘之后,第一次较全面的集中展示.吴地历史文化的研究者.文物爱好者都应该去看一看 ...

  • 双璧同辉,穿越千年,相遇赤峰

    中国古代两大用玉中心,北有红山,南即良渚. 红山玉器出自北方,因材造型,粗犷豪放追求神似,良渚玉器擅长纹饰,深沉严谨,更为抽象. 红山古民以玉器作为"巫玉",完成对"神灵 ...

  • 陈淳:性别考古与玉璜的社会学观察

    一.性别考古学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学进展中,一项新兴的探索领域是性别考古学(gender archaeology).其要旨是从性别研究来进行社会考古学的研究,并对考古学中主要侧重男性的作 ...

  • 高江涛: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五千年”?

    作者:高江涛 原文刊载于<群言>2021年第6期 仰韶文化彩陶(图源:网络)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这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但是如果追问为什么,许多人或许会一时语塞.有人说中国大量的 ...

  • 严文明:发现中国史前文明的结构美

    ▲ 严文明先生 中国考古从一开始就在探索中华早期文明 从1921年河南仰韶村的考古算起,中国考古已经走过百年.这百年间考古学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严文明先生从书房摆满考古报告的书架上取出新版的< ...

  • 李新伟:从广义视角审视“最初的中国”

    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早在1979年就指出中国考古学"必须正确回答下列诸问题,中国文化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经过数十年的材料积累和深入研究,考古学界的 ...

  • 李新伟: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国”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学界振奋之余,也面临一个自己长期争论.公众万分关切.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高级政治-文化体的出现与中国文明的形成是什么关系?甚至发问:良渚文化 ...

  • 【考古札记】李新伟: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国”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学界振奋之余,也面临一个自己长期争论.公众万分关切.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高级政治-文化体的出现与中国文明的形成是什么关系?甚至发问:良渚文化 ...

  • 良渚文化和“最初的中国” 作者:李新伟

    作者:李新伟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7日 12版) . [考古中国]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学界振奋之余,也面临一个自己长期争论.公众万分关切.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 ...

  • “最初的中国”之考古学认定丨李新伟

    一."中国"和"最初的中国" "中国"名称之初现,在考古资料方面,有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 ...

  • 李新伟:共识的中国、理想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 ——苏秉琦“中国”观的新思考

    一 苏秉琦早在1979年就指出中国考古学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回答"中国文化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完成这一使命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是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前 ...

  • 李新伟:中国史前陶器图像反映的“天极”观念

    摘要:凌家滩玉版等重要遗物揭示出先秦文献记载的天极观念在史前时代已经出现,要点包括天极为天体的中心,可以用八角星纹和纽结纹表示:神鸟和猪这两种动物与天极运行密切相关.这为识别中国史前陶器图像反映的天极 ...

  • 李新伟:中国史前昆虫“蜕变”和“羽化”信仰新探

    摘要:中国史前社会上层墓葬中,有以玉质昆虫随葬的现象,此与昆虫信仰有关的传统绵延不绝,在商周玉器和青铜器纹饰上有更丰富的表现,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多被认为与古代人们再生信仰有关联.本文对相关资 ...

  • 中国考古百年 | 李新伟:仰韶遗址发掘和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安特生在1934年出版的<黄土的儿女>第五章提到,他第一次到渑池是1918年.第五章的题目为"龙和龙骨矿",当时他的兴趣是中国民间被称作"龙骨"的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