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课议课中如何实现学生关怀

我主张,要把“以人为本”写在观课议课的旗帜上。观课议课中的人,是参与观课议课的自己、同事和其他教师,也是参与教师要直接面对和接触的学生。观课议课关注人的幸福,既要关注参与者当下的参与状态与质量,又要关注参与者的发展质量。

观课议课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站在教师的立场,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重视教师的经验,关心教师的处境,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的发展,满足教师积极合理的变革需求。观课议课关怀学生,就是要关注和关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追求和实现学生在观课议课活动中的更好发展。

不把学生当成教研的手段

观察现有的教研活动,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坐在台上,活动主持人开始向现场的教师介绍参与活动的来宾、活动议程,活动目的意义等。观察此时的学生,会发现有的无所事事,有的在做着配合教研的准备。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大家都在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这样做就是合理的。《论语·卫灵公》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子贡向孔子请教:“有没有这样一句话,可以用作一辈子的行动指南?”孔子回答:“那应该是宽恕吧,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这里有换位思考的问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学生,会不会有“我们只是教研的工具”“我们是来配合教研”的感受?你愿意被这样对待吗?

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是观课议课等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回归教育初心,教研活动不能忘了为学生的根本目的,不能忘了尊重学生的教育伦理要求。因此,观课议课主张学生上场之前,主办者应该完成上述介绍和组织。学生上场后,直接进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主角,他们是教研活动的目的,教学为他们而存在。

引导学生求真

日常教研活动中,有教师会要求学生在公开课上“掩饰”(不要出现平常教学中不合理的学习行为)或者“粉饰”(特意作出某些正确与好看的行为);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会在同一个班反复试讲,反复演练。这样的教学成了演戏,学生成了演员,教学完全丧失了求真的应然追求。

教育求真,任重道远,但有所关注,有所努力,持之以恒,总能有所改变。基于培养学生“学做真人”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致力于培养授课教师“求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公开课主要不是展示,而是自我发展的平台”等意识,确立以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以展示为目的的献课取向,对教学中的问题保持开放和接纳,示学生以真面目、真性情。同时,观课议课主张议课而不是评课,议课者要关注参与学生是否表现出学习的真实参与和真情实感,是否促进和实现了学生的真实发展,而不是追求师生配合的精彩表演,努力降低上公开课的厉害关系,尽量避免上课教师为迎合观课教师的口味而丢失本真。

给学生以示范

这是一位教师的观课手记:

写完最后一句,我合上观课笔记,起身走出五(2)班教室。

“老师。”我站住脚,扭头看见几个女生站在身后,“老师,请您转告听课老师们,请她们尊重我们的杨老师,尊重我们的课堂”。

“怎么了?”我很是迷惑。

“听课时,他们一直在说话……”

卞之琳在《断章》中写:“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在教室里观察课,学生在教室里观察你。观察到观课教师不尊重授课教师、不尊重上课学生、不尊重课堂教学、不尊重自己专业身份的行为后,学生不仅会轻视老师,也会使他们对课堂失去敬畏。

要培养学生敬畏课堂、尊重老师,并潜心学习和发展,观课教师就要对课堂有庄重、敬畏的表现。我建议:一定要提前进教室(3分钟以上);没有特别原因,走进教室后,就完整地观察完一节课堂,不要做三五分钟的走马观花;在课堂上要关闭通信设施,杜绝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与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讨论和评价。

关怀和帮助学生

观课议课致力于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教学方式变革。其主要策略是:观课时,把关注重点要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教、发现应该如何教,这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思考教;议课时,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和现象、过程和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依据,这是以学讨论教;通过观课议课,促进执教者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因学施教,因材施教。

一、到学生身边去

以学考察教需要观课者到学生身边去,近距离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调整现在习惯坐在教室后面的位置。如何选择观课位置呢?有这样两个建议:

一是要根据观课目的和需要选择位置。我曾经观察一节数学课,开始准备选择的位置是后两排学生之间的过道。走进教室,我征求上课教师意见:“您希望我在这节课观察和讨论什么问题?”上课教师说:“希望您能观察一下,这节课有多少学生在积极思考?”我一听这个要求,马上把凳子移到前面的进门口,并且面朝学生而坐。又如,要悄悄观察某一位特殊学生,就需要选择既能观察这位学生的学习活动,又不被学生注意到你在观察他的位置。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目的,观课教师就尽可能选择可以观察更多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位置,以避免视角的狭隘、观察点的单一。

二是所处的位置要尽可能不影响教师的教学。观课者不能喧宾夺主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在没有特定观察目标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坐在教室中间过道后两排座位之间。一方面,这样的位置不会让过多的学生把目光放在你身上;另一方面,这样的位置不会对课堂上师生的走动造成障碍,影响正常教学。当然,选择中间过道,两边都有学生,稍稍转身就可以就近观察8个学生,略略起身就可以看到十多个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获得比较大的观察面。

有教师担心观课坐到学生身边会影响授课教师上课。为了避免这样的不利影响,在授课教师讲课时,观课教师最好静静观察,你的起身、走动都可能会对授课教师和学生形成干扰。除此之外,我体会的影响是:过去上公开课(或者竞赛课)的教师已经习惯了听课教师(或者评委)盯着自己看,听课教师(或者评委)看着他们,使他们越来越精神,越来越不顾学生。当他们注意到听课教师(或者评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时,他们也开始放下自我表演,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了。另外,教室后面一二排的位置,一般而言,除了身高的原因,常常是学习相对困难或者相对调皮的学生的位置,听课教师(或者评委)坐在这里,可以将上课教师的视点吸引过来,让上课教师关注这些比较弱势的群体。如果说对教师的教学有影响,我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影响。

二、与学生建立信任接纳关系

观课教师提前进教室,选择一个位置坐下时,最好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我可以坐在这里吗?”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征求学生意见,就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空间被侵犯、隐私被窥探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学生会说“可以”,这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坐在学生身边。当然也有例外,曾经有两次学生的回答是“不行”,我只好另选位置。有教师会问,如果没有学生愿意你坐在他身边,怎么办?我想,那就把自己“打回原形”,坐在教室后面去。课堂上,学生是最重要的。学生的当下利益优先,这是重要的教研原则。

坐下以后,教师要主动向学生传递关爱和信任。比如,可以简单介绍自己,询问一些生活方面的情况。在彼此熟悉以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可以看一看你的书吗”“我可以看一看你的作业吗”?翻教材、翻作业本可以在短时间里理解教学的前后关联,思考合理的教学内容和难点;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准备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找出书本上、作业中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优点,给学生鼓励和赞扬,使他们信任你。对于学生的问题,要给予宽容性理解。曾经观察一节初中数学的试卷讲评课,我向身边学生提出要求:“我能不能看看你的试卷?”这位学生不好意思:“这次没有考好,只有45分。”我同情性地询问:“是不是题目太难?”有了这样的沟通,学生就可以心情放松,愿意把他在学习中真实的一面让你观察,也愿意回答你在观课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了。

三、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观课议课主张,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要从评判走向建设,观课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观察者、研究者,同时也是上课教师的助教:观课的任务不是收集信息证明有几方面优点,有哪些不足,而是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好地学习。要促进学生学、指导学生学、协助上课教师实现学生的学。比如,如果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了分心,观课教师要暗示和提醒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活动上;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观课教师要参与分析、讨论,给予指点;如果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遇到了障碍或者学习效率低下,观课教师可以参与、组织和一起讨论……

在观课中有了这样的学生关怀,学生就会回报老师以欢喜。曾经观察一节“确定位置”的小学数学课,上课之初,我试图观察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身边的学生用手捂住本子不让看。课堂上,我与他共同学习、一起讨论,课到后半堂,老师要求用坐标的方法标注教室里最好的朋友,这位学生的坐标位置是我所在的位置。

关怀学生的一种理想境界,就是让观课教师能成为身边学生的“最好的朋友”。

不增加学生参与负担

学生参与的活动一定要控制时间,单节课要杜绝拖堂,时间一到尽快结课;连堂课中间一定要有休息。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表现,对于身体不适的学生给予及时关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需要休息、需要特别照顾的需求,根据情况满足他们休息和放松的需求。

追求以学论教,教师可以在下课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一个短时测验,也可以问问学生学习中的收获、困难,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但不必组织学生参与议课活动。参与这样的议课活动,一是可能占用他们的时间,学生一节课已经坐了那么久,要尽早解放他们,给他们以自由;二是当着老师的面,他们可能也不好说什么,老师讲的他们也未必感兴趣。

(作者系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31日第4版

作者:陈大伟

(0)

相关推荐

  • 课堂与梦想有关

    课堂与梦想有关 作者:李广生 当我把这一观点与一位老教师分享的时候,他表现的很淡然.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认为我要表达的内容不过是陈词滥调."确实如此,不是很多人都说课堂是放飞梦想的地方吗? ...

  • 骨干教师引领课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1.发挥骨干教师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全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使其尽快成为教有所长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甚至教育教学专家.3.本次教研的主题是"目标的 ...

  •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以值日生为主题开展活动,是现今许多幼儿园正在着意开展的项有益活动,值日教师四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值日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值日教师工作总结篇一 春天天气多变,时 ...

  • “推门课”是回归教研本真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不事先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教研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呼的听课方式确有不"人性"之处,以致遭到部分领导和 ...

  • 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如何在观课议课中逐步实现?

    本文共4323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我主张,要把"以人为本"写在观课议课的旗帜上.观课议课中的人,是参与观课议课的自己.同事和其他教师,也是参与教师要直接面对和接触的学生.观课议 ...

  • 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观课议课是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充分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彼此围绕相关信息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

  •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晓男: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 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刘晓男 2010年第9期的<人民教育>回顾该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其中提到两篇文章<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视界>(作者:陈大伟)&l ...

  • 回答|观课议课从何而来

    观课议课从何而来? 陈大伟 前几日,观课议课记录量表的设计与使用(链接)发出来后,引发了一些朋友的关注,又有朋友问:"你是怎么想到观课议课,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这里做一个回答. ...

  • 观课议课记录量表的设计与使用

    陈大伟 (刊于<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0年6期,谢谢李惠玲老师) 一.理念以及内容填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 ...

  • 关于推进观课议课纵深发展的对话

    关于推进观课议课纵深发展的对话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 <福建教育>记者 吴炜旻 (刊于<福建教育.B5>2011年第19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 ...

  • 观课议课|如何使用观察和记录量表

    昨日,和"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华中师范大学班)的学员们交流.一方面是人数较少(3位),二是水平很高(都是特级),于是设定不做讲座,只做交流.为便于交流,我预先给三位老师设计 ...

  • 教研有点酷:用纸条范观课议课

    课堂有点酷是极简教育技术. 到目前为止,在课堂有点酷的主页(http://ketang.cool),可以看到6款已经公开发布的极简教育技术应用:纸条范.快抢.击鼓传花.倒计时.3-2-1.思享汇. 课 ...

  • 【转载】观课议课——“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一次尝试

    昨天,体育组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尝试如何将"任务驱动式"模式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田老师承担了本次教研课,教学主要流程如下: 一.导言,开课安全教育. 二.热身活动,包括螺旋型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