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标把方向 整体设计显身手




【首说明】

1.从2017年11月21日开始,本公众号出现了底部广告功能——公众号达到一定级别后,系统自带。

2.自2017年12月4日起,本公众号重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将陆续为大家奉献出他们(小火慢炖,精心烹制)的地理营养快餐。

       3.本公众号纯属公益,她的诞生与坚持,源于地理人对地理的热爱与执着,希望大家能在文后留言互动并转发推广。



研究课标把方向  整体设计显身手

----听“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课有感

2017年11月22日东营市地理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在东营市垦利一中举行,作为评委,有幸聆听六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课。授课中,四位新参评及两位复评老师在整体设计、教材内容取舍及整合、重难点突破上基本趋同,但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微观设计、教学机智渗透上有较大差异。此次感悟与收获最大的是,一节好课关键看课程标准的落实、教学任务达成上是否充分到位。下面结合几种课例浅析教学整体设计(形成原因分析和分布规律总结)如何更好地落实课标。

课例一(多数老师的设计):先通过或录制视频或下载视频突破难点——洋流成因分析,再结合风带模式图推导出模式图,然后再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印证规律的合理性。

课例二:原因先不分析,直接给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图1),

观察太平洋中洋流的真实分布情况总结规律(模式图2),

分南北半球中低纬度、中高纬度,然后拿大西洋、印度洋的对比、观察、分析异同,继而过渡到北印度洋海域的讲解,最后对比风带图示(图3),通过设置问题,推理出洋流成因。

对比可见,课例一是较为传统,比较常规的课,采用的演绎方式,从总体到局部、抽象到具体、一般到特殊的设计思路,可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教与学过程也比较顺畅、轻松。但就课标落实上,课例二较好,该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这一整体框架要求下,即包含了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学目标的要求,又有对方法的要求,由运用地图,归纳可见。由此可见课例二设计上较显高超,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归纳-论证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从中能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强化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课标要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