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治国的策略,还是修真的经书?
相关推荐
-
道与炁(qiˇ气)
道炁,指「道」与「元气」同体的,也称为「先天气」.「祖炁」. 六朝以前的早期道教文献中已有许多论述道与气的同一,如<太平经>说:「元气行道,以生万物.」<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二章 知子守母-道德真源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金丹一物,岂有他 ...
-
从《道德经》看“内丹”的修养之道
内丹修炼非仙家所独有,内丹的最初形态是"元气","元气"人人皆有,人人皆有修成内丹的潜质. 知道了内丹是"神气合一"凝聚而成的原理,以及&q ...
-
他是第一个读懂《道德经》的人,创立修真思想,成第一位“仙人”
他是第一个读懂《道德经》的人,创立修真思想,成第一位“仙人”
-
道德经:将人生活得“迟钝”一些,不仅是策略,更是觉悟
道德经:将人生活得"迟钝"一些,不仅是策略,更是觉悟. <道德经>中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是道家思想中关于去除利益心思,摒 ...
-
道德经:“让一步与人行”,才是应对小人的智者策略
古人常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时候,遇到与别人的纠葛或交叉,不要把对方逼得太死,无论是对于生活还是对于与人处事的态度,多留一些余地,多缓和一些. 因为有这样一句话,叫做&quo ...
-
《道德经》第60章,以道治国
尊敬的冯总,尊敬的刘总以及<道德经>学习群的各位领导及家人,大家现在好,我是5总2大4中7小6班统计商洪源,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今天由我来分享<道德经>第60章,以道 ...
-
《道德经新译》第十二章:非智治国德深乃顺
<道德经新译>第十二章(国篇第三章) 非智治国 德深乃顺 (原第65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 ...
-
《道德经》的道理有多深刻 看治国摘录你就知!
?老子在<道德经>中确实讲了许多关于为政治国的道理,比如他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 ...
-
道德经新解——拒绝把道德经注解成“修真秘籍”——没那么玄乎
前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是千里的大堤,因为一个蚁穴开始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侵蚀,渗水的缝隙越变越大,最后水冲开一道大口子的那天,大堤就不再是大堤了. 传承千年的古书也是一样,随着语言的发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9-60章 农夫与厨师的治国之道
59章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i),长生久视之道. 阅读笔记: 01 治人 ...
-
道德经第17章-治国水平分四个等级
道德经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