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七)
相关推荐
-
【岭南名医程祖培:妙解小柴胡汤】
程祖培(1889-1965),广东中山人,岭南伤寒名家,善用大剂经方,素有"程阔斧"之称,著有<红杏草堂医案>等著作.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成立后调任伤寒教研室教师,时 ...
-
王三虎医话·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我在"结胸病是恶性肿瘤的胸腹部转移"这个前提下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是伤寒本证,中是兼证,下是先讲癌症.所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36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3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 ...
-
伤寒论261-270条
261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 湿热发黄,用苦寒除热,用栀子柏皮汤治疗. 262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湿热发黄,外加表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治疗. 263 少阳之为病 ...
-
《伤寒论》少阳病篇学习摘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少阳指"神经.血脉",凡是不列为脏腑的,沟通脏腑之间的油网络,都是少阳,包括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如何从外证或摸脉知道病邪停在少阳,如何判断及检查,就是少阳篇要介绍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七)
伤寒论第63条辨: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症状的,但头痛等表症已除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七)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原文: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六)
伤寒论第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原文解释:在太阳病还没有解除的时候,忽然尺寸部的脉搏都停止不动,这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八)
北派用人参的时候,专门治心下满,就是胃不好的时候吃人参,所以泻心汤中有人参,就是专治肠胃的,柴胡把黄芩带到半表半里,就是淋巴系统里面,人参.生姜.甘草.大枣,进入体内以后,肠胃一吸收,免疫系统增强.所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九)
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心下悸即水在中焦,才会令小便不利,所以会用到茯苓.一般来说会有咳嗽的时候,药常常把红枣拿掉.红枣何时加,何时去,看病情.如果病人湿热很盛的,还有酒客,因为红枣太甜,属甘味,吃下去会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0)
伤寒论第97条辨: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解释:气血虚弱,腠理开豁,邪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六)
伤寒论第62条辨: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太阳病用发汗法以后,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治. 发了汗,身体还在痛,按道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五)
伤寒论第61条辨: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原文解释: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四)
伤寒论第58条辨: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若吐,吐法的应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风的时候,痰涎塞住,被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洞抽痰,无法下针,只能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