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第7章 愿我们的情天长地久【我读老子】
相关推荐
-
9、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无私邪”的圣人形象——走进《老子》
9.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无私邪"的圣人形象--走进<老子> 老子在第七章中以天地与万物的关系,来进一步的说明圣人与百姓的区别.正是因为:"道 ...
-
林觉民写下绝笔《与妻书》,夫人看完悲恸成疾,2年后郁郁而终
1911年,同盟会成员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再次发动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筹备的相当周密,孙中山吸取了此前数次失败的经验,在起义的人员.调度.交通.军械等方面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图|黄兴 1911年4月2 ...
-
《道德经》瞻阅有感如何奉道、确立人生观
原文 第七章 四十九言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清有感: 天--浩瀚无垠,地--恒久不变. 天地之所以能够 ...
-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悟读述杂【7】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悟读述杂【7】
-
第22讲 第21章 惟道是从,凭什么~【我读老子】
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至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导读 本 ...
-
中庸研读(第2讲:第一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2讲:第一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一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天.命.性.道.中.和等基本概念,性.道.教三者的关系,戒慎.慎独等存养省察功夫:理解中和的功用,中庸之道 ...
-
婆婆去世后,我才敢讲这个故事,愿前夫看到,愿悲剧没有续集
作者:刘小念 来源:写故事的刘小念(xgsdlxn) 2020年12月3日,婆婆去世了,我和儿子没能见她最后一面. 前一天,她还来我们家,给我和儿子送来饺子和新衣服. 谁能想到,这居然是她最后的告别. ...
-
《道德经》第四讲 第三章 感悟《一》
原文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
-
《道德经》第七讲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 ...
-
《道德经》第八讲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这是一节,这一大条分成三节.头一节,他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这段和 21 条应该是一段,这个书搁成两段了.成无己本为一段,他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