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汉乘风登云楼

(0)

相关推荐

  • 走进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魔都

    DAY1: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算上这一次,今年断断续续也来过 上海 数十回了 从去年搬家到 杭州 以后, 上海反而成了我来的最多的一座城市 从前对于上海的了解特别肤 ...

  • 【欣赏】古风作品选

    胡砚池 竹 篱 清明将点豆,谷雨当种瓜.城居无寸土,何以效农家.忽视花木下,绿地空些些.稼穑喜得习,广狭岂计差.急种葱与韭,再编竹篱笆.纤条间瘿节,长枝出短桠.矮矮欲盈尺,疏疏砌作斜.十日韭渐齐,五日 ...

  • 愚园路一个神秘弄堂的法式洋房,出则尽享繁华、入则细品宁静

    愚园路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东起铜仁路属静安区,西至长宁路属长宁区,坐拥静安寺和中山公园二大商圈,而她却静静的沉淀着自己的历史,与静安寺.中山公园的繁华和谐的相融. 建筑是历史的凝固,路两侧一幢幢风格各 ...

  • 源头屋:思念如风,兄弟安好?

    又是一年秋风季,又是一年登高时,登高望远,莫不一番惆怅,"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回望佳期,难见亲人,三十年阔别松林源头屋,懵懂的少年已经变成了迟暮之年,那屋后的桃园就是 ...

  • 别了,我的老城厢旧居

    每个人心中,对故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都会有割舍不断的牵挂. --题记 上海黄浦区,一面是高楼林立的黄浦江沿岸,一面是破旧的老城厢低矮旧里.老城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难忘祖宅 牢记祖训

    难忘祖宅  牢记祖训 泰丘涂地木碶跟,大屋虞家称豪门.这是当初虞家祖宅落成后流传于泰丘畈周边的一句谚语.18世纪初,大屋虞家始祖--贞耀太公根据当时清朝官府允许民间围塘垦地的政令,从邬隘扎馬来到泰丘畈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风景这边独好

    前几天我游张家界,当天下午就去了风光旖旎的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古城区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美丽而古朴.由各具特色的虹桥.跳岩桥.雪桥和华南大桥相连接,形成这一个独特的"古城青山抱,沱水穿城过.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下三山的故事

    下三山的故事 下三山北临金塘港洋面,南联千米外的横浦.二千米外的新碶,隶属于横浦村.顾名思义它由临海的三座山组成.由于山小地僻,名不见传,因而无论官方或民间,皆以下三山称之.其中东.西二座主山,这里姑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我的婚衣

    小时候,逢年过节能穿上一件由母亲自缝的粗布新衣,简直就象得了元宝似的,能让我前前后后高兴好一阵子.俗话说,"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自己在兄弟中正好是排行老三,青少年时期虽没有被 ...

  • 【金色年华】| 虞松达作品:父亲的百岁人生

    为人之父十有八九深受子女们的爱戴和崇敬,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他令我骄傲,令我久久怀念. 父亲出生在贫寒家庭,年幼时意外丧父,使原已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陷入困境.祖母在掏空了家底苦撑二年后,迫不得 ...

  • 【红色记忆】| 虞松达作品:我家来过三趟兵

    SWEETING 母亲在的时候常常和我唠叨说,从前我家来过三趟兵. 那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血气方刚的爷爷独斗劫匪意外身亡后,父亲去上海谋生,母亲与奶奶在老家相依为命.这一年姐姐五岁了,母亲又有了身孕, ...

  • 【佳作有约】| 虞松达作品:你说这事巧不巧?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个初夏早晨,一位农妇提着礼物来学校,要求老师们帮她寻找昨晚搭救她家落水小孩生命的二位学生.可是一天过去了,老师们查来查去就是无人知晓,更没有人自告奋勇站出来.第三天,一个偶然线索, ...

  • 【文学争鸣】| 虞松达作品: 公公和他的老黄牛

    我长在农村,幼小的时候,就和族里一位公公成了忘年交,常常跟着公公屁颠屁颠转. 公公是一位聪明勤劳的人,年轻时能自制车盘自打船.后来公公家的牛.犁.车盘都归属了互助合作社.由于六十余岁的公公与那十多年同 ...

  • 【西散原创】蒲忠汉作品 | 韩信与登坛对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在两汉三国时期,曾经有过三个影响历史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