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七讲)

(0)

相关推荐

  • 真理究竟是什么?西方哲学的经典问题,看洛克和康德怎么回答?

    知识是来自于经验还是理性?什么是真理?真理如何具有确定性和普遍性? 这是西方认识论哲学争论的话题,今天我们通过洛克的哲学来讨论这些问题. 今天的内容有点抽象,但对理解洛克和经验主义哲学非常重要,建议耐 ...

  • 《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如何回答:先天综合判断如何成为可能?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试图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成为可能? 这句话很多地方都出现过,但其实很难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我先给一个简单的解释,那就是康德认为,那种具有普遍性和必 ...

  • 先验逻辑与逻辑实证主义

    作者张仲涛 原载<外国哲学与哲学史> 1996年第1期 转自设计与哲学公众号 ID: PhilosophyDesign 先验逻辑是康德的先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验逻辑是研究关于科学知识的 ...

  • 康德道德哲学,基本逻辑是什么?带你理解道德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小 播 读 书 /// 08/22 2021 康德道德哲学,基本逻辑是什么?带你理解道德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很多人都知道康德的道德哲学,但康德道德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逻辑却很少有人 ...

  •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导言2

    在这里,关键是要有一种我们能用来可靠地将一个纯粹知识和经验的知识区别开来的标志.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 因此首先,如果有一个命题与它的必然性一起同时被 ...

  • 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二讲)

    第二讲 这个时代是文化交替会合的时代,容易出现词语的滥用.要恰当地把握新词语很难的.对新词语没有恰当的把握,很难讲学问.这个时代,老先生不会用新名词.譬如,钱[穆]先生就不会用新名词,他不知道这些新名 ...

  • 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一讲)

    一九八四年一月至四月间,牟宗三先生于香港新亚研究所讲授<孟子>.讲演录由卢雪昆教授据录音整理,杨祖汉教授校订.全文共十讲,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连载于<鹅湖月刊>中. ...

  • 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十讲)

    天道代表绝对无限.每一个文化传统里都有绝对无限.佛教没有天道这个观念,但佛教也讲绝对无限,涅盘法身就是绝对无限.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绝对无限就是天道:在西方基督教传统里,那就是God,God就代表绝对无 ...

  • 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八讲)

    上次讲"心之所同然".这是肯定人(照康德的说法就是一切理性存有)皆有心之所同然这个本心.这个本心是义理之心.这个"然"作动词,是"肯定"的意 ...

  • 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六讲)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上一堂讲过,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着性之实来说,它可以是善,这就是我所谓善. 性之实是善,但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这涵着说,性本身是善,但 ...

  • 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四讲)

    第四讲 告子说:"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问:"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告子答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 ...

  • 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五讲)

    第五讲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 ...

  • 牟宗三《孟子》讲演录(第三讲)

    第三讲 "生之谓性"是说性的一个原则."性犹杞柳也.""性犹湍水也."是比喻.下面说:"食色性也."是从"生之 ...

  • 牟宗三:《老子》讲演录(下)

    说明:一九八六年八至十月,牟宗三先生讲授<老子>於香港新亚研究所,现由虑雪昆教授据录音整理,杨祖汉教授校订,全文共十讲. 我们看第三十七章,<道德经>上篇最後一章. 道常无为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