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改变:写日记

一、改变
关于上节课达成目标的模型:
因素1:没有捷径,我们得先付出努力,必须要有努力和热情这两样因素。他们先沉浸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极致,他们努力工作、将自己沉浸在知识里。好的自传会教你如何去做。
因素2:比投入到准备过程更重要的是空闲时间的重要性。有空闲时间去筹划、反思、或只是坐在浴缸里思考、发呆的时间。J.P.Morgan 说:我可以用9个月而不是12个月来完成一年的工作。那是要有所顿悟或灵感出现为前提的。这些灵感来自一夜好觉之后,或是充分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或在洗澡的过程中。
因素3:这个模型的组成部分是评估部分。人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极少数可以有好成果,最终成为经商的好点子、成为科学论文或书籍的好构思,或其它任何有作为的东西。这个时候就需要评估,需要详细筹备,这也是创作的必经阶段。
真的需要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捷径可言。

二、写日记的习惯
1.有实质的研究结果证明日记的作用很大。
由将日志带进科学领域的人做的调查:
连续三次、每次15分钟关于生命中最痛苦、最不愿启齿的事情的描述,能够让我们放下抑郁,降低焦虑水平。只是写下想写的,焦虑水平不会由太大变化。用写下自己痛苦的,开始焦虑水平上升、并停止,第五天之后焦虑水平持续下降,在原来的水平之下保持稳定。保持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只需要花很短的时间,却有很大的改变。

连续四天、每次15-20分钟关于生命中最难忘的、美好、快乐、兴奋的时刻,或灵感乍现坠入爱河的时刻,尽量详细的写下这次经历,写下感受和想法,尝试重温当时的经历。写下巅峰经验的人,增强了他们的身体免疫系统,不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更加健康快乐。

2.写日记是为了描述和重新体验,而不是分析“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只是它的发生过程,只是重现经历,重新体验当时的情感。
为什么写日记会产生如此显著的好处?
这是描述的神奇的力量!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来自同一个管道。当我们回忆美好的事情时候,并让积极情绪去流动,是在拓宽我们积极的神经元通道。就好像拓宽一条河流。
而当我们回忆痛苦事情的时候,是真正的接纳,让我们放下痛苦的回忆和压抑,因为当我们抑制非自然现象时,通常会适得其反。比如想象一头粉红色的大象。抑制只会令我们更紧张。
回忆让我们接纳,放下,更轻松的前行。做感恩练习也是同样的原理。
推荐J.P.Morgan 书籍:《开放》

在描述(写日记)的时候有几个点需要注意,描述的时候注意ABC法则。
A.影响(情绪)。描述的时候要清晰的记录下自己当时的情绪和现在的情绪,这个才是最真实的,能够让我们直抵内心,而太多的人习惯了自欺欺人。
B.行为。现在对于此事的行动,你预备对此事作出怎样的行动?或者你已经做了怎样的行动?
C.认知。写下你的想法并分析它,你认识到这件事情对你的意义。
如果写日记依照了以上的方式,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意义,都可以让我们因此变得更好,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很好的提高自己的积极情绪。

三、三种精神健康特质
1.这三个因素被用作之后的精神健康研究来源:
对生命的感受和信心:
生命个体中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是明确、具体可预测的(领悟性)。
生命个体感受到应对外部环境压力所需资源是充分的、是可以利用的(可控性)。
生命个体意识到来自外界的压力是具有挑战,并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应对的(关联性)。
三个特质和三个因素相互关联,都是个体对来自外部的环境压力的应对方式,可以肯定这三点在日记里都能找到。写日记可以有效的增强我们这方面的能力。这就是日记对我们巨大的影响。

2.总有时候生活是艰苦的,但有些人面对艰难和困难却处理的很好,他们仍能过的健康、快乐,不是开悟者那样永恒的快乐,而是有高低起伏,但是他们是更高层次的起伏。
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成功?他们和其他人有何不同?他们最终确认精神健康的三个因素,:
1.理解能力:
我理解世界。世界对我很重要,我看得到,感觉到,理解到。世界、事件、困难、挫折,生活的起伏对我来说是宝贵经历。
2.管理能力:
我可以处理得了,我能承受得了,能利用所有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处理问题,而不是孤立无援。这是一种能效,一种自信。能处理突如其来的困难。
3.关联感、意义性:
困难的出现不是毫无意义的,每件事情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我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错误是有愿意的。这件事的发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可以学习如何在事情发生后用最好的方法解决。

3.如何在日记中运用这三个特质
1.理解能力。
即对于世界、对于社会、对于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原则,自己会分析归纳总结。
诸如:遇到新鲜的事物会自己分析并学习吸收,对于环境的压力和突发事件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并在理解过后积极的解决,以在最恶劣的环境达到最好的效果。
2.管理能力:
相关改变:碌碌无为,影响对于碌碌无为的认知,处理不了事情、逃避事情都会让我们自我价值感降低直到自我放弃,“习得性无助”。
能效,能够有效的管理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比较自信、执行力比较强,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也较强。
诸如:面临环境的压力的时候,懂得调整自己,并充分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处理好问题。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积极生活,通常不会随波逐流。
3.关联性:
相关改变;自尊心很弱的人,小瞧自己、内向、没有动力、产生不良影响和情感,因此很可能变的碌碌无为。
那些从写日记上面获益最多的人,能够从恶劣事件中找出原因和意义,能够在倒霉中看到几集的一面,从而积极而迅速的成长。
诸如:写日记的时候多用感悟词“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以后我需要”等关联性用词的人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成长。让经历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是一个整体,“现在结束了,我可以很好的去面对了。”再悲惨的故事,也可以产生关联性,让我们互相倾诉,准许自己为人。这些故事对于我们的人生有意义了。
ABC:产生高水平自我激励,自我实现预言,提高个人动机。从而影响到行为,对于事件的认知。形成良性循环。

四、在生活中践行 ABC 并促使改变的发生
诸如A:情绪
可以药物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运动治疗等等。
问自己三个 M:
我有把事情放大吗?
我有轻视自己的才能吗?
我有在编造事实,想象情景吗?我有将它灾难化吗?

Tal 克服焦虑和紧张:
先从C认知:看自己的日记,学习相关文献和资料,直到彻底认知焦虑;而后A影响\情绪,锻炼身材、跑步,锻炼的效果基本上和抗焦虑药一样;瑜伽,练习瑜伽降低焦虑水平;音乐,放松的音乐降低焦虑水平。B行动:通过曝光治疗恐惧,给任何愿意听的人做演讲,通过想象曝光研究;作为大学生在客课堂上公开发言,之前从不敢发言。
所有这一切,持续的做,定期的做。

改变并不容易,很多困难,但这个过程本身非常值得,这个过程也给我们带来快乐。有时候旅程和结果一样重要。也许永远我们不会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我们药接受它,完全改变非常困难、不切实际,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可以享受过程。
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结果会让我们产生短暂的快乐,但很快就会回归到基础水平。是进行这些事情的过程让我们更快乐。并非完美,并非最快乐,而是更快乐地生活。需要时间来雕刻出生活的雕像。切掉多余的生活,劈除限制,打造美好生活。这就是心理科学。

梭罗:我没有看到过更是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能画出某一张画,雕塑噢出某一个肖像,美化某几个对象是很了不起的,但更加荣耀的事是能够塑造或画出那种氛围与媒介来,从中能使我们发现,而能使我们正当地有所为。能影响当代的本质的是最高的艺术。

五、关于整个改变过程:设立目标
5.1:目标的设定
目标让我们更加专注。当我们设定目标,我们的内心和周边都会发生变化。
1.目标设定与工作表现

2.目标设定与幸福
以未来为导向,专注未来,更容易感到幸福。
尼采:只要我们有目标,一切皆有可能。

3.目标设定与终极成功
跟积极信念发挥原理一样。有目标意味着我们相信未来能达成的某样东西。
设定目标有助于成功,因为思维不喜欢内部和外部不一致。如果我相信一个目标,对外宣称一个目标,那外部事物就会趋向于与这个目标一致,并不会完全一致,但一定更有可能发生。让我们更容易成功。
3.1.把背包扔过墙去,就只会想:我要如何越过这道墙?
问对了问题,就能开启无数的机会。
3.2言语创造世界
言语能在我们脑海中创作一幅画面,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该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的思维让两者统一——思维就是这样起作用的。启动外部和内部的资源。
Murray :
在所有创造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基本真理,对它的忽视使得无数优秀创意和计划夭折,那就是一个人、一旦全情投入,就会触动冥冥中的天意,很多帮助他实现目标的事,若非这样也不会发生。这样的决定会带来一系列事件,各种意料之外,对他有所帮助的事件,人和事务,这完全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
从歌德的诗歌中我深有体会: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梦想什么,去做吧, 勇敢带来智慧、魔力和力量。

3.3被正确理解的目标令人幸福
实现目标不会带来幸福,要充分理解目标的正确作用,而是拥有目标让人幸福。
被正确理解的目标是:解放我们,让我们享受当下。
例如我们去远足,如果不知道目标、要去哪里,就不太可能享受当下,因为每分钟你都在左顾右盼,不知道是否错过了什么;如果知道去哪里,有方向感,你就被解放了,就更有可能享受旅程。才可能欣赏到路边的鲜花。我们有了结果导向,更能享受当下。
生活亦是如此。退休之后更开心的人,是有目标的人,例如学习、热爱。

目标是获得结果的手段,结果是享受当下。就是这个过程,正经历的过程,不是结果。
这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成功者过的不快乐,表面看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切 。没成功之前痛苦,但渴望着成之后会快乐;成功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如料想的快乐,问题才真正产生:他们开始体会到无助,就会放弃。患上“习得性无助”,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放弃。压抑、沮丧、紧张、迷茫,甚至害怕,一直支撑的希望没有了,通常就会脱离常规生活,用药品和酒精获取短暂的快乐。

幸福宝藏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思维状态有关。就视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现状,以及我们专注于何事。想要更快乐,当下更重要。
幸福不是登上山峰,也不是在山的四周没有方向地乱爬,幸福是向山峰攀登的过程。

3.4.对于终极目标来说,选择并不重要,那个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
关键是目标的设定,关键是自身的投入,就算那种投入每三天变一次也没关系。设定目标,全心投入,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选择某条路,又后悔了。记住这不重要,走哪条路你都可以开心,只要你投入了。当我们投入之中,就能享受旅程。而我们投入何事并不重要,前提是符合道德的事情。
《积极心理手册》:当代研究者强调追求目标的过程,而不是目标的实现,才是实现幸福的关键。
David:幸福感是在理想情况下的消极体验中的增长,比在有价值的活动以及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增长要少。
Gwendolyn Brooks:不为胜利而活,不为曲终而活,为美好过程而活。

3.5设定自我和谐目标
自我和谐的目标是最根本的目标。和你的个人兴趣、价值观、你在乎的东西相融合,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而不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些目标是你自由选择的,而不是由外界所强加的,也不是由某个人,或抽象意义上的社会所强加在你身上。不是因为义务或责任而做,而是你内心深处最在意的事。

Ohad Kamin 在Tal大学毕业、不知何去何从时说的话:
这是一个 50 岁的人给你的建议,找出你能做的事,然后再从中找出你想做的事,把它们一一写下来,写张清单,长短都无所谓。接着从你想做的事情中,找出你最想做的事。看看这些,从中找到你最最想做的事,然后就做那些事。
这是我得到过最好的建议,非常简单、但非常重要,这需要花点时间,认真地想想这些事:我的自我和谐目标是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什么对我最具价值?我对什么有激情?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得做什么。
有时候答案并不简单,有时候答案并不中听,而其中含义是:接下来的路可能没有最初的好走,因为它越来越崎岖不平,它让我去做一些困难的事情,别人或环境造成的困难,可能不是最受欢迎的选择。
我认为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性,字典对精神性的定义是:对重大意义的事情的感知。因此如果我发现一些极具意义、极其重要的东西,意义非凡的,我就对它有种精神性体验。
那什么对我具有重要意义呢?什么对我最重要?——要记住选择什么、往哪个方向走并不重要,如果我选择的东西是自我和谐的,和我个人的目标和使命相符合,我就会过上精神性生活。

无论我选择什么自我和谐目标,我真的相信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不仅是个别地方会变得更美好,如果人民追求它们的热情所在,他们的自我和谐目标。
实现自我和谐目标是非常困难的,要求精确的自我觉知能力,还有抵抗社会压力的能力,那种压力有时会把人迫往错误的方向。
我们要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为什么?
因为人生苦短, 人生短得完成不了我必须做的事,人生的长度进狗窝完成我想做的事。
越早开始我们想做的事越好,这不代表你不能对自己说“我最想做的就是自己做生意,为了筹集资金,我会先当顾问,或是投资银行家两年“这么说没问题。就算你不喜欢一周工作80小时,处理那些文档也没关系,有时候我们得延迟满足。
危险在于,我们的整个人生常处于这种延迟满足的状态。那就变成了一条糟糕的路。

花开堪折无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0)

相关推荐

  • 晚点儿再向生活妥协

    今天这个时代,不少人都有一种对生活的无意义感--觉得没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北京大学徐凯文老师根据多年的观察和临床经验,提出了"空心病"的概念."空心" ...

  • 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

    本文共有 60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我把我们生命中,需要耗费时间去做的事情,按照长期反馈和短期反馈,分成四大类. 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模式是什么呢?是把最多的时间花在价值性活动上, ...

  • AAAA快乐就在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每天都在践行[每天三件事].包括:英语,读书,写作,跑步,社群,每天可能会超过六件事. 外人看来,我很正能量,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和成长. 但我最近状态很不好,不开心. [每天三件事]是我的动 ...

  • 如果你很焦虑,去做顿饭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焦虑是怎么回事?焦虑的产生,是因为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面,而不是集中在过程中.怎么理解呢? 比如,失恋了,很难过.想要摆脱这种痛苦焦虑的情绪,这个就是目标.然后注意力就会高度关注着 ...

  • 怎样保持情绪稳定?作为过来人,想给你5个建议

    怎样保持情绪稳定,是我慢慢成长为一个大人的过程中在努力学习的课程. 我一直是个敏感的人,容易优柔寡断,容易伤春悲秋,还特别容易被别人的情绪给影响. 我知道这样不好,但却总是无法控制自己,每次发完脾气都 ...

  • 跑步,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如果3公里不行,那就试试5公里吧

    我们的祖先每天都要跑8千到1万6千米才可以追到食物,从而养活自己,所以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不断的跑步去寻找食物,让人类的大脑和运动之间产生了一个连接,也就是说跑步刺激了人类大脑的神经元连接,然后让我 ...

  • 公开课|米芾写隶书,为什么如此自在洒脱?

    编者按:学习书法,隶书是必修科目.我们收集整理这个系列<汉隶入门>,并经过重新编辑排版,以飨书友.本文为<汉隶入门>系列之十四. #14 字各有性 ▼ 中国书法美学认为,字是有 ...

  •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怎么做才正确》19-24

    第19讲:<好公民>.第20讲:<自由与适应>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引起了有关高尔夫球的辩论,特别是高尔夫球的"目的".学生们辩论美国PGA在这件事上的做法 ...

  •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怎么做才正确》1-18

    这是关于道德与政治哲学的一个入门系列课程,主要是围绕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法学系列课程<公正:该如何是好?>展开评议. 本课程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 ...

  • 老年人学做自媒体公开课三:做自媒体是写文章还是拍视频,怎么选

    老年人学做自媒体公开课三:做自媒体是写文章还是拍视频,怎么选

  • 公开课|隶书这么写,就是不懂“隶法”

    敬告:学习书法,隶书是必修科目.我们收集整理这个系列<汉隶入门>,并经过重新编辑排版,以飨书友.本文为<汉隶入门>系列之九. #9 钩之法 ▼ 楷书在魏晋成形,后来学习书法者大 ...

  • 公开课|王羲之横势,向宽处写的古法!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王羲之的"紧敛之势",接下来我们讲讲他的"宽展之势".这种横向字势的根源.以及发展-- 王羲之行书笔法 公开课系列之十九/独家完整版 #19 寬 ...

  • 公开课|王羲之笔意圆融的大回环,后人为什么都写不好?

    王羲之行书笔法 公开课系列之十五/独家完整版 #15 環兜之法 王羲之行书纵横点画衔连的笔势引带,有时以实笔环兜出之,裸露出引带的轨迹,使之与纵横点画合为一体,显现为弧线变化多端的围合封闭的圈环形态. ...

  • 公开课|隶书“竖笔”,怎么写最好?

    敬告:学习书法,隶书是必修科目.我们收集整理这个系列<汉隶入门>,并经过重新编辑排版,以飨书友.本文为<汉隶入门>系列之四. #4 波磔之变 ▼ 隶书的竖画,基本要求是&quo ...

  • 公开课|王羲之如何写横折框架?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

    在书法中,横折框架结构如何化方为圆,从而意态流美?后世名家,学王颇多,能刚柔相济的却并不多-- 王羲之行书笔法 公开课系列之十四/独家完整版 #14 迴兜之法 王羲之行书中对于横折框架构成之局部常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