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徐爱录》心即理,天下无心外之事,无心外之理
相关推荐
-
二程天理语录60条
(2016-12-02 10:40:59) 转载▼标签: 理学笔记天理1.明道常言:"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集>424页)2.天地万物之理, ...
-
朱熹与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不同理解
格物致知来源于<大学>,是儒家研究事物道理的理论,格物致知在儒家思想史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版本,而最被大家所熟悉的当属朱熹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观点. 朱熹是宋代理学代表,什么是& ...
-
[]《卷上·徐爱录》身之主宰便是心
各位朋友好,我们今天仍然讲<传习录·上卷>,有一段涉及到王阳明所理解的格物问题.我们总体上说王阳明所理解的格物致知,和朱熹所理解的格物致知意义差别是很大的.我们原来也讲到过,在朱熹那里的格 ...
-
[]《卷上·徐爱录》什么是知行本体?
各位朋友好!我们接着读<传习录·上卷>的一段,还是徐爱录的,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这一段等于说是交代了下面这段的基本背景. 徐爱自己说没有领会 ...
-
[ ]《卷上•徐爱录》“新民”与“亲民”的意义差别
各位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就来和各位朋友一起读一下<传习录>,我们不能全读,选其中的一些篇章来读. 一.学术之争 缘于文本传递 在中国的古代,思想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文本来传递的,所以文本 ...
-
[]《卷上•薛侃录》为学大病在好名
董平:各位朋友好,咱们今天读<传习录·上卷>当中薛侃录的一段话. 一.誉喜毁闷 为学病在好名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这是王阳明先生的一个观点,他告诉我们说,如 ...
-
[]《卷上·薛侃录》大学工夫只是个明明德
各位好!我们今天读<传习录·上卷>的最后一段,[蔡希渊问],这个蔡希渊也是王阳明最早的弟子之一,蔡宗兖,字希渊,有时候也写成希岩,号我斋,他是山阴人,就是现在的绍兴人. 一.新旧文本 其中 ...
-
[]《卷上•薛侃录》性道教皆从本原说
各位朋友好,咱们今天继续读<传习录>上卷的一段,是马子莘问.马子莘也就是马明衡,子莘是他的字.马明衡是福建莆田人,曾经官居御史,他也是把阳明心学传到福建的一个重要人物,当然他也是阳明的弟子 ...
-
[]《卷上•薛侃录》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
各位朋友,咱们读一段<传习录>上卷,薛侃和王阳明的一段对话,他涉及到无善无恶的问题. 一.躯壳起念 看善恶便会错 [侃去花间草,因曰:"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先生曰 ...
-
[]《卷上•薛侃录》明心体即是学问功夫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再读一段,接着读<传习录>上卷,也就是薛侃和这个王阳明的一段对话. 一.涵养志切 讲求亦是涵养 [侃问],也就是薛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 请注 ...
-
《传习录·卷1上·心即是理·徐爱录》译文
徐爱(公元1488--1518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 余杭人,王陽明的妹夫,也是陽明先生的第一位学生.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陽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叹曰:"曰仁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陆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