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从侠客到谋士再到隐士,别以为他真的是个“大孝子”

众所周知,三国谋士,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近千百年来一直被众人奉为“大孝子”,而且他一开始并不是谋士,而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他就是徐庶。

徐庶字元直,他早先的名字叫做单福,年轻的时候拿着一把剑行侠仗义,惩奸除恶,快意恩仇,结交了一帮义薄云天的忠义之士,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蝙蝠侠”, 不难看出徐庶可能武功高强,剑法精妙,否则也无法完成这些铤而走险的刺杀任务。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后来有一次为给朋友报仇而手刃仇家后,用一些白粉涂在脸上,披头散发准备逃亡,可还是被官差抓住了,官差对他进行严加拷问,可徐庶就是结舌堵口,闭嘴不言,官府无可奈何就将他绑在柱子上拉到街上游街,希望有百姓能够指认他,结果大家也是三缄其口,幸好他结交的一帮朋友认出了他,将他劫走,得救后徐庶感激不尽,深思熟虑后觉得这种打打杀杀的生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不再舞剑弄枪,决定弃戎从笔,而且还改名换姓为“徐庶”。随后他遍寻名师,艰苦求学。

刚开始时他很不受待见,同学都嫌他有前科不愿与他交往,但徐庶没有垂头丧气,一个人吃饭看书写作,一个人静下心来苦读儒家经典,并且表现的十分勤快,每天起很早帮大家打扫卫生,业精于勤,终于学有所成,还交了一个好朋友石韬。公元192年,董卓祸乱朝纲以至中州四处兵刃相见,生灵涂炭,徐庶为了躲避战乱与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当时诸葛亮还未出山,徐庶也觉得诸葛亮并非凡人,于是二人一来二去成为至交,而诸葛亮后来也跟属下说过,自从认识了徐庶,经常受他开导教诲,获益匪浅。

公元201年,曹操将刘备击败后,刘备迫不得已南下投靠刘表,刘表让刘备暂住新野与荆州形成掎角之势从而抵御曹军。此时徐庶早就听闻刘备以仁义立身,又是汉室宗亲,于是前往投奔,得到了刘备的重用。之后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三顾茅庐。但人无百日聚,花无百日红,就在他们友情日渐稳固,事业稍有起色,脚跟逐步站稳的时候,公元208年,曹操又率领虎狼之军南下,此时刘表也魂归西天,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而刘备这时驻扎樊城,闻讯后率众南行,徐庶拖家带口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往江陵,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大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自古忠孝难两全,由此可见徐庶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大孝子,而对于徐庶这个朋友,诸葛亮依然是很在乎,但他明白今后大家各为其主,到了今天这个局面也是迫不得已。当然了这都是正史所记载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我想“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是人所共知,尽管在小说或者是影视剧中徐庶占的分量并不是很重,但却刻画的十分成功,让人印象深刻。出场的时候也是充满了神秘之感,在大街上遇到刘备牵着的卢马时,先对马一番猛夸,紧接着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防主,数日之内会有血光之灾,当刘备问起姓名时,徐庶一句“萍水相逢,不必通报姓名”,让刘备感到疑惑又心声敬仰。后来因为刘表夫人和小舅子的刘琮集团对刘备所支持的刘琦集团心生怨恨,因此打算在一次宴会上除掉刘备,刘备得知消息出了西门骑上的卢马就仓皇逃命,慌不择路结果被前面一条大溪拦住,前有檀溪深涧,后有蔡瑁追兵,进退维谷之际卢马已陷入檀溪,眼看追兵逼近,刘备绝望之际叹道“的卢,的卢,今日妨唔啊”,此时追兵已经箭在弦上,忽然的卢马前蹄扬起纵身一跃跳到了几丈宽的潭溪对面。

捡回了一条命后刘备满身狼狈路过竹林时听到了婉转动人的琴声,刘备拜访后才得知这是水镜先生,二人攀谈到深夜,刘备刚躺下准备休息,这时候徐庶到访,刘备听到后连忙起身,一看似曾相识,随即问道“敢问先生是卧龙还是凤雏”,这时候徐庶才表明身份了,虽然刘备得知徐庶并非二人,但依然请徐庶下山助自己匡扶汉室,徐庶先一再推辞,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但在水镜先生的一番劝说下才答应跟刘备走,笔者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徐庶和水镜先生串通好了来下套的。而刘备此时求贤若渴,有了先前的铺垫,刘备这时想不上套都难。

终于刘备总算有了军师,但这军师哪能白当呢,不露一手怎么能服众呢,这不曹仁就送上门了,已经在城下布下了金门八锁阵,大叫刘备出来迎敌,可徐庶却只让弓弩手射住两翼,先坚守不战,这让关羽、张飞二人心存芥蒂。关羽说徐庶不识此阵,张飞说徐庶临阵怯敌。最后按照徐庶的计谋大败曹仁又攻取樊城后,刘备感动得涕泗横流,张飞关羽更是对徐庶毕恭毕敬。可当曹操得知曹仁吃了败仗又丢了樊城后,就想办法要从刘备手里挖人了,于是程昱略施小计,利用徐母做幌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徐庶给套了过来。这种计谋我想满腹经纶的徐庶应该可以想得到,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要上当,而徐庶母亲得知徐庶弃明投暗后,也是悲愤自尽,就算是从他早年为人报仇的往事来看他是个性情中人,或许当时真的是智商不在线,可是既然母亲都知道了他在刘备手下效力,可他为什么不安顿下来后就把母亲接到新野来,真要是孝子,有点出息了首先应该想到家里高堂才对啊,为何要长期把亲人留在敌占区呢,要不然也不会给曹操留下了要挟的把柄。

除此之外,徐庶自家还有兄弟,也不至于长期不通书信连兄弟过世也一无所知吗,这叫哪门子孝道。如果说探母是应该的,那么他知道自己上了当,为啥不逃回刘备手下去呢?也好对死去的母亲一个交代,曹操对他看管又不严格,关羽可以绕个大弯回到刘备身边,徐庶要走自然是小菜一碟,食曹之禄却不忠曹之事、终不肯为曹操献一计这种行为又算什么呢?所以徐庶并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孝子。而他再不愿意回到刘备身边,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在乱世中吃过太多的苦,历经过刑讯拷打,受到过误解白眼,尝尽了辛酸冷暖,所以跟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刘备与他渴望安定的愿望不符。

而《三国演义》中徐庶最后一次露面是在赤壁之战前夕,当时黄盖用苦肉计,彭泽下诈降书,加上庞统的连环计让曹操信以为真,但这些计策都被徐庶看在眼里,但徐庶早前就说过不会向曹操谋一策,拟一计,但是得让庞统教他一个脱身妙计,否则到时候火光四起,战船被烧,自己和家人也难逃厄运,于是庞统让徐庶跟曹操说,这次出来把家底都带出来了,而且战事已久,若西北一带的马腾、韩遂等西凉大军进犯许昌,那老家可就被人抄了,这样一来曹操肯定会派他回去镇守西凉,徐庶听了第二天就给曹操说了此事,曹操果然按照庞统说的做了,徐庶这一去从此杳无音信,不过后来有传言说他晚年隐居在胶南。

大珠山帽子峰一带,也就是现在的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南部,过着田园般的生活,还利用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帮助乡民做了很多好事,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劳在大珠山帽子峰顶建起了徐庶庙,1940年前后,徐庶庙被毁,但今庙基尚清晰可见,千百年来供奉和祭拜徐庶已经是胶南独特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们认为徐庶最后隐居到哪里去了呢?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