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卤制品在加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问题?有何解决对策?

酱卤制品的定义及加工

1、酱卤制品

酱卤制品是酱卤肉制品的简称,其为我国传统熟肉制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即生肉预熟后与香料、调味料一起煮制而成,源于地区特点和当地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传统卤制产品独特的地方特色。酱卤肉制品成品均为熟肉制品,质地柔软,风味浓郁,但不适合长期贮藏。

2、酱卤制品的传统加工方法

酱卤制品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之一,其具有独特的风味,且历史悠久。酱卤的生产方法有红卤、黄卤和白卤,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红卤。此外,酱卤的原料众多,较为常用的有肉类和豆制品。

传统的酱卤加工方法是制备卤汁或加入陈卤,然后将原料放入卤水中,开始用大火将卤汁煮沸,然后用小火慢慢卤制,逐渐将卤汁浸透在原料中,直到酥烂。卤制品多使用老卤,即每次卤制后均需对卤汁进行清卤(撇油、过滤、加热、晾凉),再妥善保存。使用时间越长的陈卤,香气和鲜味越浓,产品也就更具酥烂且香味浓郁。通常而言,家庭加工卤制品的方式是将熟肉与调味汤料混煮,煮至入味即可。

传统加工最显著的特点是以手工作坊和个体经营者为生产主体,但由于设备不够完善及管理不到位,小生产主体的卫生要求不容易达标,加工环节中常常会出现食品安全及质量问题。

3、现代工厂的加工方法及改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食品加工已实现流水线生产,但加工中的具体步骤与传统加工方法差异不大,即原料预加工→卤水生产→入锅卤制→加调料→烹饪→小火烹饪→加香精→焖煮→停火浸泡→捞起自然冷却→包装储存。

调味是卤制产品加工的一个重要过程,根据卤素产品和调味品的特点及功能关系添加一种特殊的调味料,将调味品和原料一起烹饪,在形成一种特殊风味的同时也改善了产品的颜色与外观。在调味品的使用中,因卤制品主要使用盐水,所以用量少,故产品颜色较浅,以期突出原材料的原色和香味。调料通常在烹饪过程中制作,烹调时应注意控制水分、盐浓度和调料的含量,以利于卤制品的颜色和风味的形成。同时,烹饪过程会杀灭原料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贮藏稳定性和保鲜效果。此外,烹调时间应根据原料的形状、性能和规格确定。

如此看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结合批量生产,不仅能提高酱卤制品加工中原料及配料使用量的精确度,而且能保证产品稳定的质感和口感,但应注意加工环节中的卫生安全及质量安全。

酱卤制品加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存在问题的环节及原因

酱卤制品加工中存在许多的安全性问题,而食品安全性问题中的微生物污染是造成诸多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例如,肉制品中存在肉毒梭菌,如果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工艺不合理、储运条件不符合要求等都会导致食品中有害微生物超标。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最终导致部分不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的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此外,对酱卤制品进行加工时,会在卤料汁中添加一定剂量的食品添加剂,其主要用于改善成品的质量、色泽和风味,以及防腐和加工技术。但由于大多数食品添加剂不是人体所需的正常成分,过量使用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如在肉制品中添加的亚硝盐酸可转化为一种致癌物质。因此,国家对各种食品添加剂都有明确的标准,且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最高用量和使用范围。

酱卤制品加工中,肉制品的贮存和运输环节的卫生也同样重要。作为熟制品,加工环境条件及排水通风净化系统必不可少,并且需按照高标准要求操作。为保证酱卤制品的色香味及安全性,贮存的要求应更加严格。一些生产商为降低加工成本,保存肉制品的方式并不规范,使食品容易受到来自各类生物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污染,因此建立这类食品的良好操作规范显得十分重要。肉制品需要经过屠宰、分割、冷藏、加工、调味、包装和杀菌等众多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有良好的操作规范。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存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个人卫生要求不严格、加工过程卫生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

1、政府加强管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出台了《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并尽快建立和完善原材料检验制度、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进而保障人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2、企业增强自觉性

对于食品加工者来说,为保证食品加工安全,必须首先按照高标准选择食品原料;二是按照合理的生产工艺组织加工,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三是做好产品质量控制系统,如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及良好的操作规范。针对加工的关键环节,可以采取如下举措,即实施HACCP管理,控制工艺流程中的细菌污染。例如煮制冷却的时间要严格控制,煮制的过程中肉原料的菌落总数急剧下降,但冷却的过程中又会很快上升,因此冷却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0min,可将此流程设为一个关键控制点。调味加工完成后,如果进行鲜销,就要严格执行冷藏运输工作;如果需要真空包装,则要尽快杀菌,防止因放置时间过长未杀菌而导致细菌在放置过程中繁殖,使细菌总数增加。

3、消费者合法监督

尽管不同消费者对食物的选择取决于各自的消费能力,但如果每个消费者都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伪劣产品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因此,挑剔的食品消费者越多,对社会越有利。做一个挑剔的食品消费者并不是要吹毛求疵,而是承担一种社会责任,这是向不负责任的生产者、经销商施加一种压力,社会恰恰需要这种氛围。换句话说,这是消费者的另一种监督方式。商品化社会提供的食品种类繁多,特别是一些加工食品真假难分,优劣难辨,因此消费者要多了解食品消费的科技知识,熟悉维权的技巧,这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

结 语

酱卤制品是方便快捷的食品,因此需要社会的发展和关注。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酱卤肉制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小规模、落后的生产企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一些大型知名企业依靠标准化的现代生产技术,逐渐凸显出市场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在生产规模、工艺流程、研发创新、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解决酱卤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发展食品加工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降低食品加工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卫生安全问题,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End
作者:乔学彬,王林
文章来源:酱卤制品在加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食品安全导刊
用于学习和交流,无商业用途!

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0)

相关推荐

  • 6大伤心损脑的食品,很多人还在天天吃!

    6大伤心损脑的食品,很多人还在天天吃!

  • 休闲凤爪的研究新进展,从工艺、保鲜方法和货架期详细阐述

    ◤ 凤爪又称为鸡爪.鸡脚,是鸡的脚爪,在中国的悠久饮食文化中,被美称为凤爪,寓意珍贵而美味的凤凰的脚爪.我国使用鸡爪制作菜肴的历史由来已久,制作方法按工艺可分为炸.卤.蒸.焖.泡.炖,制作出来的菜肴风 ...

  • 酱卤制品基础培训

    食品论坛网友原创分享 食品论坛,食品人的网上家园.(bbs.foodmate.net) 部分文章转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SMT贴片加工中常见品质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点胶工艺中常见的缺陷与解决方法 一.拉丝/拖尾 拉丝/拖尾是点胶中常见的缺陷,产生的原因常见有胶嘴内径太小.点胶压力太高.胶嘴离PCB的间距太大.贴片胶过期或品质不好.贴片胶粘度太好.从冰箱中取出后 ...

  • 【材料】PE薄膜在干式复合中常见的四大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干式复合中经常出现一些如:复合不牢.复合白点.复合成品发涩.热封不住等问题,经过干式复合后,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仅就由于PE膜的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进行一一探讨. 1 复合不牢 即复合强 ...

  • 圆振动筛运行中常见的5大问题及解决对策

    振动筛在矿山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辅助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生产线的正常作业.作为一种常见的振动筛类型,圆振动筛(也称:圆型振动筛)在日常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呢?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进行 ...

  • 现代保鲜技术在酱卤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 酱卤肉制品在我国历史悠久,口味众多,其加工工艺主要是水煮,靠天然香辛料增味,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但是目前我国的酱卤肉制品行业整体生产技术和保鲜技术较为落后,存在安全隐患.酱卤肉制品的保 ...

  • 如何进行酱卤制品加工

    酱卤肉制品是我国传统的熟肉制品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产品酥润,风味浓郁,食之肥而不腻,瘦不塞牙.但是传统的加工方法,容易造成肉类口感发柴,出品率低:有的带有卤汁,不易包装和保藏,产品的防腐抗氧化护色问题比 ...

  • 酱卤制品中的上色技术

    谈一谈"酱"与"卤"的区别 说起上色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什么是卤,现在大多数人叫做卤,也有部分人叫做酱,其实酱和卤的烹调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人们往往将两者并称 ...

  • 酱卤制品加工的煮制关键技术

    煮制是酱卤制品加工中主要的工艺环节,其对原料肉实行热加工的过程中,使肌肉收缩变形,降低肉的硬度,改变肉的色泽,提高肉的风味,达到熟制的作用.加热的方式有水加热.蒸汽加热.油加热等,通常多采用水加热煮制 ...

  • 酱卤制品加工需关注的基本问题

    酱卤制品加工需关注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