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哪些事物是美好,那么那些事物是丑陋的也就已经知道了.都知道了什么是善良,那是因为什么是恶也知道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

  •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挫.或隳(duò).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一部分:将欲取 ...

  • 鬼谷子:圣人对事物的判断和把握

    圣人如何判断事物? 方法: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 圣人知道什么? 事物怎么来.怎么去,如何存,如何亡. 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 事物.人事的发展征兆. 圣人如何知道上文中的1-3项? 方法:计算和预测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是他对所看到现象的表述,再次延伸为无为无败. 先贴下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

  • 其安易持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尺之台,作于累土: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悟读述杂【64】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悟读述杂【64】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道德真源

    修身之道,遏欲为先.遏欲之要,治于未然则易,治于将然则难:治于将然犹易,治于已然则难.故太上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言人当闲居独处之时,心不役于事,事不扰于心,寂然不动,安止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圣人 ...

  • 刀神传说第六十四章沐诗瑶篇(11)

    [作者:高依弟] 欧阳春猜测到:"肯定是想进一步提升武动,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拜师去了." 李广田说:"年轻人志在四方." 吴东升说:"李大人,欧阳捕头 ...

  • 《道德经》第十四章:道态恍惚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