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所论之“trivial”
相关推荐
-
一说起《柳如是别传》,总有人说陈寅恪有卖...
一说起<柳如是别传>,总有人说陈寅恪有卖弄之嫌.其实这是对<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的误解. <柳如是别传>是一本学术专著,基本方法是考据.考据是有一定的学术规范的.考 ...
-
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5年9月,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学.它结合中国旧时书院与西方高校的导师制,以贯通中西的思维教导学生,旨在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专门人才. 根据"通知中国学术文化之 ...
-
《高山流水觅知音》
王国维和陈寅恪是20世纪中国文化星空的双子星座.谈论王国维的学术地位.学术精神和文化意义,离不开陈寅恪对其学问内容和学术精神的阐发,同时也可以说,陈对王的"三著论"也可以移用于对陈 ...
-
陈寅恪先生怎样读自己的名字?
陈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读音,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相当一部分人读作"què":但查古今词书,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l ...
-
陈寅恪的“恪”,到底读kè还是què?
陈氏三女(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对"恪"字读音的看法: 其一,陈寅恪本人和至亲三代都读"恪"为què,是既成事实,不争的事实. 其二,亲人之名被念成不同于父母 ...
-
【收藏】陈寅恪诗全集
.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 ...
-
上世纪郭沫若提倡书横着排版,大师陈寅恪一气之下立下一条遗嘱
政治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化的发展受政治影响,同时政治的稳定性也受文化的制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场是由学生发起的爱国性政治运动,一 ...
-
中年目盲,晚年瘫痪,陈寅恪如何生存?妻子:生死相随,从未离开
1902年,一位十三岁的少年跟随哥哥一起东渡日本求学,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大海.看着无边无垠的海面,他的心中满怀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1925年,这位游学国外多年的少年已成为一位学富五车,掌握二十多种语言 ...
-
陈寅恪为何遭龚鹏程批判?陈寅恪名气是虚高的,与学问没什么关系
陈寅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曾和梅贻琦等人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曾在北大.清华和西南联大等多所著名高校执教.他的信仰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坚持'四不讲',因而他非常乐于开创 ...
-
周松芳:陈寅恪的波士顿醉香楼龙虾及其他
陈寅恪 小引 1923年,赵元任欲辞去哈佛大学哲学系教职归国,系主任提出须找一个哈佛毕业的人代替其职,便致函陈寅恪相邀.杨步伟在<杂记赵家>中说:"他回信才妙呢,他说对美国一无所 ...
-
《读书》首发 | 江湄:人心与世局:陈寅恪的“新”史学
编者按 陈寅恪的中古史研究,尤为重视"政治集团"的消长.代兴,背后体现出对政治集团中的人--士大夫的深切理解.本文明确地将陈寅恪的这一视角提升为一种史学方法,并引述他对曹操.王导. ...
-
侯旭东: 字词观史 ——从陈寅恪“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说起
编者按:2020年7月,适逢陈先生诞辰130周年,<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推出"陈寅恪先生纪念特辑",谨以此笔谈栏目纪念陈寅恪先生. 作者简介 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