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164:学生被老师伤害,是让道歉好还是不道歉好!/行为归因
相关推荐
-
面对校园欺凌拒绝“和稀泥”专家:被欺凌者、欺凌者、旁观者都要关注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4月9日报道:校园欺凌现象或许是每一座校园都无法回避的难解之题.被嘲笑.被孤立.被拳脚相加.被"挂"到网上辱骂诅咒--层出不穷的欺凌行为就像"沉默的噩梦& ...
-
你的孩子有没有被欺辱霸凌?家长看看这7点就知道了……
以前活泼的孩子变得闷声不吭,回家钻进了房间不愿意和父母讲话.以前准时上学的孩子,变得迟到.逃课.成绩一落千丈.更有甚者,在外来压力之下,变得抑郁.焦虑,容易愤怒. 这些只是青春期孩子们的躁动情绪?其实 ...
-
孩子总是在委屈自己讨好他人?父母别总否定,当心成为讨好型人格
拥有一个孩子是件幸福的事,但照顾孩子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父母们都要格外用心. 所以大部分的父母都时常祈求自家孩子能多听话,少让自己操心.可家长们是否想过,并不是所有的懂事都会 ...
-
该如何让孩子学会自保?
电影熔炉所讲述的是在一所聋哑学校里,校长和男教师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进行猥亵.侵犯.可即便周围许多人都知道老师的龌龊行为,可是为了财富和权力而选择了放纵.在电影中,孩子们的压抑和无助让许多人流泪,没想 ...
-
教育部发布通知:3月1日就执行,中小学生开心了,老师很尴尬
每个孩子都是全家的小宝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生怕孩子受了半点委屈,因此格外小心.孩子到了入学的年纪,很多家长就开始担心孩子在学校,是否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老师是否会在某些时候责罚自己的孩子. 家 ...
-
班级管理心育同行
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成长.成才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班级管理除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还能提高对学生德育.志育工作的时效性,有利于班级管理和协调工作.因此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学 ...
-
如果发现自己孩子,被老师打手心打屁股,该怎么处理?
导读:随着近几年老师体罚孩子以至于孩子受到严重伤害的新闻曝光,再加上"尊重孩子"的教育观念倡导,现在很多家长们对于老师体罚孩子这件事情都表现得非常敏感.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自己的孩子被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883:男老师穿旗袍助威高考学生不可取,功夫下在平时比作秀更重要。/成瘾行为
药物治疗 解除戒断症状:根据交叉耐药的原理,使用同样药物性质的替代药物,可以解除成瘾物质所致的戒断症状. 逐渐减少替代药物的剂量,使病人逐渐恢复内稳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675:马云老师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风云人物,依法经营依法监管依法纳税是关键。/饮食障碍
到专业美文和精彩案例分析,尊享心理咨询. 药物治疗 使用影响与饥饿或满足感有关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饭前使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822:设立校园欺凌罪并予以严惩,才能有效保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儿童孤独症
心理学诊断 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供专业人员使用,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评分,一分为正常,四分为最严重. 累计总分小于29.5分为正常儿童,3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上752:逼成学霸问题多,为何中上游学生幸福感更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由于大多数病人治疗开始时的要求还是合理的,治疗师如能准确地理解病人的需求,就会有较好的机会,根据病人需求的合理性来讨论,能否为他作什么,有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680:被学生逼死的家长责任究竟在谁,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失眠症
到专业美文和精彩案例分析,尊享心理咨询. 刺激限制治疗 认知~ 行为治疗失眠症,主要针对导致失眠的长期性因素,寻求改变非适应性的睡眠习惯,减少自主的或改变认知上的唤醒,改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614:教师体罚学生导致死亡,如构成故意伤害罪则刑罚在十年以上。/恐怖症
到专业美文和精彩案例分析,尊享心理咨询. 基本特征及分型 病人对某种场合或客体发生强烈的恐 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却无 法控制. 恐怖发作时,伴有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562:河南特殊高考学生成绩出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森田疗法
新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一种专门针对神经质的心理治疗方法. 新森田疗法对森田疗法的许多概念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做了解释. 提出用适应焦虑一词,代替疑病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385:疫情将使高考学生成绩重新洗牌,2020年学子雪上加霜。/精神分析
阻抗 阻抗是对分析的进展.分析师.分析性方法和过程起反作用的反向力量,即阻碍病人的自由联想.妨碍病人试图回忆和达到对顿悟的理解领会.针对病人的合理化自我.想改变的愿望起反作用的力量. 它可以是意识 ...
-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348:洛阳高三学生不堪重负自杀,父母追悔莫及,悲剧为何重演!/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通过观察被试对一些墨迹图形的自由反应,评估被试所投射出来的个性特征. 测验基于知觉与人格之间有某种联系,个人对刺激的知觉投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