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用易经论有舍未必有得
相关推荐
-
初读之八十七:《系辞上传》第九章古义另译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译文 <易经>以阳爻一画(一 ...
-
易经转阴阳
易经 有两部 一部在天地 一部在人心 天地 用易经 造化万物 亦杀万物 人 用易经 转换祸福 躲避天灾 易经 所为者 转换阴阳 杀人者 孤阴独阳 病人者 偏阴偏阳 天地视万物为刍狗 人以天地为对手 观 ...
-
为什么是三生万物而不是二生万物?
<易经>之中出现最多的正是"三"这个数字(有10次以上),其意旨正是暗含"三生万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易经>中,"一&qu ...
-
数字“369”与太极图的神秘关联!
大道由三成,易学象数理.象中藏数理,数理载大道.象是太极图,数是369,理是易也!伏羲一画开天始创太极图,术数演算源于河图洛书,大道之理赋作易经.故,太极369,同谓之道. 注释:自然大道由三部分构成 ...
-
刘晓林:易经与儒佛道
易经与儒佛道 刘晓林 儒家文化以智慧入世,佛家以智慧出世.至大乘阶段则发生变化.出世入世合一,道家则依"情势"(实际情况)而定出世入世. 出世涉无为法,入世涉有为法.无为法极致是无 ...
-
刘晓林:易经赋
易经赋 刘晓林 修文以架桥梁,化物以至彼岸.文而化之,文化之谓也.易变以应四方,经纶以解事态.易而经之,易经其意也. 世人常昧于表相,时信于传言.必论<周易>,当推文王.或有八卦.风水云云 ...
-
刘晓林:论易经占卜的科学性(2)
论易经占卜的科学性(2) 刘晓林 易经在本质上承认自身的不完美,直视事物的发展性.变化性.仅此,就不愧"世界哲学蓄水池"的称号,足以令为了扩大社会影响而极力证明自身正确的诸多学科汗 ...
-
刘晓林:用易经论佛家无生无灭
用易经论佛家无生无灭 刘晓林 谈这样一个玄妙至极的问题实在是自找苦吃!论证之前先将必须说明的问题解释清楚--生命与寿命.通常我们看来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事实存在着天壤之分.易经认为整个宇宙由阴(--)阳 ...
-
刘晓林:易经与生命、医学、思维(下)
易经与生命.医学.思维(下) 刘晓林 癌症之所以被称之为"绝症"就在于我们在力求平衡时却破坏了平衡.因此,解决癌症的根本途径便是使得精神的"阴阳"(认识心态)与 ...
-
刘晓林:易经与生命、医学、思维(上)
易经与生命.医学.思维(上) 刘晓林 万物生命,究其本质是宇宙间物质和能量相互运动的结果.阴阳交合的结果,它来源于宇宙.因此,生命受制于时空. 具体生命开始的瞬间,阴(形体.物质结构)的部分初步形成且 ...
-
刘晓林:易经究竟是什么
易经究竟是什么 刘晓林 我在前面的序言中写过:中国的<易经>确切讲并非是某位贤哲所写的著作,称其为"易学"更为恰当.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它在最初并非以书的形式出现而是作 ...
-
刘晓林: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刘晓林 易者,变化:经者,永恒. <易经>作为研究变化.永恒之学,实际上便是研究世间事物的"过程"(宏观与微观兼顾)之学. ...
-
陈春林|易数的推导就是复杂数列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做数学题. 就是如下类似的数学题. 练习题1: 找下列数字规律,并填空. 0 ,1 ,4, 13 ,40__ 解析: 这是一组递增数列,直接以后面的数字减去前面的数字,寻找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