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7章-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聪明
相关推荐
-
徐大椿注道德经:跂者不立第二十四
上一章讲,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所以要想天下长治久安就应该以道治世.本章接着具体讲如何立道与行道. [原文]跂者不立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跂,翘足也,跂则不可以立] [白话]跂(qì),本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二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九章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
-
《道德经》里的五十二个成语,洞见老子的智慧。并附赵孟頫《道德经》书法全文及我对成语出处该章的解读。
约2512年前的一天,一位八十岁的老者,骑着青牛,从函谷关准备西行. 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来人正是老子.他迎入老子,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 ...
-
道德经概论: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三)
上一篇<道德经概论: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二)> 好,下面我们讲第三部分,就是道是可以把握的.第一点就是非常重要的返于道的力量.对应的经典原文就是: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希言自然第二十三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上一章讲,有道之人曲己而全道,以道御天下.本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以道治天下.以德治天下和以人言治天下,又会怎样呢? 在道德经一书中,有两条思想脉络,一个是道. ...
-
道德经第27章:会说话的人和不会说话的人,办事的结果差在哪里?
道德经第27章:会说话的人和不会说话的人,办事的结果差在哪里?
-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第27章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第27章
-
《道德经》第27章所说的“袭明”,属于一种更加高明的处世之道
老子<道德经>中透露了许多天道,继而告诫人们正确的"圣人之道". 比如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也应该效仿天地,选择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
道德经共读 第27章
道德经共读 第27章
-
《道德经》第27章: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謫;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道德经>第27章: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謫: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
-
《道德经》第27章:常善救人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xiá)谪(zhé)②:善数不用筹策③: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④: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⑤.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⑥.故善人者, ...
-
《道德经》这一章告诉我们,如何在锻炼好身体的同时,学会最顶级的领导力!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 ...
-
《道德经》这一章告诉我们,圣人和权威都是用来被推翻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道经·第十九章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 ...
-
《道德经》这一章告诉我们,牛人的思维方式跟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