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一:气血虚的人,舌头又肥又大
相关推荐
-
舌诊入门到精通
舌诊入门到精通 作 者: 吴中朝 编 定 价: 32.8 出 版 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01月01日 页 数: 195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7130 ...
-
《伤寒论》第108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
-
女人白带有血丝,多半是宫颈糜烂,可别忽视
大家好,我是雷师兄,今天继续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白带有血丝,晚上睡觉有小动静容易醒. 我说这叫心胆气虚.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01舌象分析 首先说月经以前都是七天,现在却都是九天十天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二)
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四:中药里面能把浮阳降下来,最好的就是牡蛎的壳
一二四:「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摸床:或不大便,久则谵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五: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
一二五:「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我们可以在火灾的现场煮这个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六:病如果在表就一定会摸到浮脉
一二六: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而愈. 形作伤寒,外形看起来像伤寒,其实不是伤寒. 平常脉很弱的人大多是血不够,血不够代表津液不足了,营养不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二:皮肤怕冷就是表虚掉了,肺的功能比较差
一二二:「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这两条讲,如果伤寒没有立刻治好的时候,它传经的一种症状. 啬啬恶寒就是肺虚了,皮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九:实热跟虚热不一样,实热要攻实
一二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代表是虚,但跳的是数脉,数代表的是热,所以微数之脉就是病人是虚热的体质. 白虎汤证是讲阳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九:实热跟虚热不一样,实热要攻实
9月8日 一二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代表是虚,但跳的是数脉,数代表的是热,所以微数之脉就是病人是虚热的体质. 白虎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六:病如果在表就一定会摸到浮脉
倪海厦经方学堂 9月3日 一二六: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而愈.形作伤寒,外形看起来像伤寒,其实不是伤寒.平常脉很弱的人大多是血不够,血不够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五: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
倪海厦经方学堂 9月2日 一二五:「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我们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四:中药里面能把浮阳降下来,最好的就是牡蛎的壳
倪海厦经方学堂 9月1日 一二四:「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