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五: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六)
伤寒论第112条辨: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伤寒症,脉象浮,本应当发汗解表,医生却用火治法强迫发汗,导致心阳外亡.神气浮 ...
-
【治疗烫伤内服第一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为了让得了太阳伤寒(感冒)的病人出汗,采用火烤出汗的时候,烤火过度了则会让病人失津而起卧不安,这样反而是加剧病人的病症,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 伤寒论 第一百二十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之,亡阳,必惊狂 ...
-
经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烫伤第一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五: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
一二五:「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我们可以在火灾的现场煮这个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五)
伤寒论第111条辨: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四:中药里面能把浮阳降下来,最好的就是牡蛎的壳
一二四:「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摸床:或不大便,久则谵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四:中药里面能把浮阳降下来,最好的就是牡蛎的壳
倪海厦经方学堂 9月1日 一二四:「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五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一五:遇到里虚的人,在发表之前,一定要先治里虚
一一五:「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如果是心中悸,虚烦不得卧,茯苓甘草汤可以把它治好去掉. 如果是心中悸而烦者,这是里虚,里面虚燥,也是小建中汤,所以小建中汤是阴虚的时候用的.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六:病如果在表就一定会摸到浮脉
一二六: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而愈. 形作伤寒,外形看起来像伤寒,其实不是伤寒. 平常脉很弱的人大多是血不够,血不够代表津液不足了,营养不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二:皮肤怕冷就是表虚掉了,肺的功能比较差
一二二:「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这两条讲,如果伤寒没有立刻治好的时候,它传经的一种症状. 啬啬恶寒就是肺虚了,皮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九:实热跟虚热不一样,实热要攻实
一二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代表是虚,但跳的是数脉,数代表的是热,所以微数之脉就是病人是虚热的体质. 白虎汤证是讲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