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卷一·逢遇篇原文解释翻译
相关推荐
-
曹操思贤若渴,专门下令唯才是举,为何却没能把诸葛亮招揽到手下
在三国时期,各方诸侯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都对人才十分重视.凡是有一定实力的诸侯,一般都有自己的文武班底.可以说,拥有人才的优劣.多寡,直接决定了诸侯的生死存亡.在这些势力中,属曹操拥有的人才最多,而且 ...
-
【精典国学】《论衡》之逢遇篇(三)
[原文]1·7世俗之议曰:"贤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1).生不希世准主(2),观鉴治内(3),调能定说(4),审词际会(5),能进有补赡主(6),何不遇之有?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 ...
-
《墨子全鉴》亲士
亲士--用贤亲士,才能成就霸业,治理好国家 [原文]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②,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 ...
-
惟命不于常 |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这是引经据典,然后根据这个经典,曾子做了一个可以 ...
-
【精典国学】《论衡》之逢遇篇(二)
[原文]1·4以大才之臣,遇大才之主,乃有遇不遇,虞舜.许由,太公.伯夷是也(1).虞舜.许由俱圣人也,并生唐世(2),俱面于尧,虞舜绍帝统(3),许由入山林(4).太公.伯夷俱贤也,并出周国,皆见武 ...
-
02 卷一·累害篇原文解释翻译
凡人仕宦有稽留不进,行节有毁伤不全,罪过有累积不除,声名有暗昧不明,才非下,行非悖也:又知非昬,策非昧也:逢遭外祸,累害之也.非唯人行,凡物皆然,生动之类,咸被累害.累害自外,不由其内.夫不本累害所从 ...
-
《论衡》逢遇篇原文及译文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 ...
-
始计篇原文解释翻译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 ...
-
列传·卷一百九十五原文解释翻译
◎儒林六 ○陈亮 郑樵(林霆附) 李道传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 ...
-
卷三·物势篇原文解释翻译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然则人生于 ...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解释翻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 ...
-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解释翻译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 ...
-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原文解释翻译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
-
《逢遇篇》为西汉思想家王充《论衡》八十五篇之一,解释人之达与不达,不在才行高下,而取决于际遇遭逢。此卷为祝允明三十五岁时所书,文嘉称其“肉骨停匀,锋锷藏敛,肥润中复带遒劲,得太傅(钟繇)之精”,可称知
祝允明楷书手卷<逢遇篇>,24×131.5厘米,来源:嘉德秋拍.<逢遇篇>为西汉思想家王充<论衡>八十五篇之一,解释人之达与不达,不在才行高下,而取决于际遇遭逢.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