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逢遇篇原文及译文
相关推荐
-
【精典国学】《论衡》之逢遇篇(二)
[原文]1·4以大才之臣,遇大才之主,乃有遇不遇,虞舜.许由,太公.伯夷是也(1).虞舜.许由俱圣人也,并生唐世(2),俱面于尧,虞舜绍帝统(3),许由入山林(4).太公.伯夷俱贤也,并出周国,皆见武 ...
-
惟命不于常 |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这是引经据典,然后根据这个经典,曾子做了一个可以 ...
-
【精典国学】《论衡》之逢遇篇(三)
[原文]1·7世俗之议曰:"贤人可遇,不遇,亦自其咎也(1).生不希世准主(2),观鉴治内(3),调能定说(4),审词际会(5),能进有补赡主(6),何不遇之有?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 ...
-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想要做君主,就要尽君主的责任:想要做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 赏 析 这是孟子讲君臣之道的一句话.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与圆的准则:圣人的 ...
-
曹操思贤若渴,专门下令唯才是举,为何却没能把诸葛亮招揽到手下
在三国时期,各方诸侯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都对人才十分重视.凡是有一定实力的诸侯,一般都有自己的文武班底.可以说,拥有人才的优劣.多寡,直接决定了诸侯的生死存亡.在这些势力中,属曹操拥有的人才最多,而且 ...
-
01 卷一·逢遇篇原文解释翻译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进在遇,退在不遇 ...
-
【精典国学】《论衡》之逢遇篇(一)
[题解]这是一篇解释仕宦遭遇的文章.作者解释了为什么才能低下.操行恶劣的人能受到君主赏识重用,而才高行洁的人却被轻视排斥的社会现象.王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指出一个人能否做官,官阶的高低,并不凭他才 ...
-
《逢遇篇》为西汉思想家王充《论衡》八十五篇之一,解释人之达与不达,不在才行高下,而取决于际遇遭逢。此卷为祝允明三十五岁时所书,文嘉称其“肉骨停匀,锋锷藏敛,肥润中复带遒劲,得太傅(钟繇)之精”,可称知
祝允明楷书手卷<逢遇篇>,24×131.5厘米,来源:嘉德秋拍.<逢遇篇>为西汉思想家王充<论衡>八十五篇之一,解释人之达与不达,不在才行高下,而取决于际遇遭逢.此 ...
-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
《世说新语》言语篇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 ...
-
《世说新语》德行篇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 ...
-
《颜氏家训》文章篇原文及译文
[原文] 阮籍无礼败俗,稽康凌物凶终,傅玄念斗免官,孙楚矜夸凌上,陆机犯顺履险,潘岳干没取危,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王元长凶贼自诒,谢玄晖侮慢见及.凡此诸人,皆其翘秀者,不能悉记,大较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