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相关推荐
-
易经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正解-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为天卦 地位:老阳|人位:老阳|天位:老阳|错卦:坤为地|综卦:乾为天|交互卦:乾为天上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错<坤>综<乾>下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错<坤>综& ...
-
《中庸》注释(二)补正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以阴阳变化,降为至善以立人者,称做性.随顺此天性之至善而行者,称做道.修道尽性以合于天,乃至化成天下,称做教. [注释] [1] 总说 宋·黎立 ...
-
熊十力先生:孟子性命说,真是微妙至极!
熊十力先生:孟子性命说,真是微妙至极! (本文敬选摘编自<解孟子口之于味章>及附记,现收录于<十力语要>卷二.)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 ...
-
道经之十七、 太上不言,下知有之
帛书校订本: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胃我自然. 白话通译本: 最好的君王,下面的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君主,下面的百姓 ...
-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忽然一刹那对这几句有了新的认识. 大意是,火是来自于木头,平时看不见,或者说当触发的条件没有达到时,火就被隐藏了.一旦达到起火标准,两者就为相克.也就是说没有达到起火标准,两者是其实共生的,只是隐藏了 ...
-
《道德经》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道德经>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转载--[太上下知有之]"太上下知有 ...
-
酒桌上要知道的6种礼仪,酒场上要注意,做错白花冤枉钱还不讨好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最讲究"礼尚往来",不管是同学老乡,还是同事朋友,经常有人组织个酒场,一起聚一聚.如果要请朋友帮忙,那更不用说,安排一桌,几杯酒下肚,多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
-
文征明《书太上常清静经册》
文征明<书太上常清静经册>,册(折装),明武宗正德六年(西元一五一一年)作,时年41岁.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 ...
-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楚大夫隐地八衍通仙正道】
楚大夫隐地八衍通仙正道 弄神出身法 凡此五者,皆可超凡入圣.若从门入,从前一门.二门则可长生,是使寒暑不侵.从三门则可以返本还元,是以死而不忘者寿.若从四门.五门则可以脱离五行,不生不灭.是日 ...
-
《重丧秘法灵符》童子度关秘符、太上度关解厄真符
《重丧秘法灵符》童子度关秘符、太上度关解厄真符
-
太上正一十王道场卷下
太上正一十王道场卷下
-
《太上内观经》原文译文及解释,一文看懂经典古籍
<太上老君内观经>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此经以修心为修道之说,宋金以来对道教诸派尤其全真一派之教旨影响颇大. 原文: 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