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一章:知己不知则无不知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不是指的善良,而是指圣人遵道而行的品德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不是指的善良,而是指圣人遵道而行的品德
-
如何理解“吾性自足”? | 阳明心学问答
发布时间:2021-05-05 问:如何理解"吾性自足"? "吾性自足"是阳明先生第一次明确无误地谈到"心即理","足" ...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
-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至八十一章解读目录
<道德经>第一至十章解读目录 <道德经>第十一章至二十章解读目录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至三十章解读目录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至四十章解读目录 <道 ...
-
《道德经》: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的“不争”到底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的“不争”到底是什么意思
-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缘 起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作为源头存在的智慧经典,而我本人也是从事传统文化推广的事业,因而有必要加强自己的学习. 道德经,格言小段式,总共81小段,自古以来有太多人对道德经有注解,道德经本人通读过 ...
-
《天道》天地不仁,以天下万物为刍狗怎么理解
不要在意世界是怎么样的,反正不是你想的那样,一定要在意自己是什么样的,因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天地对于万物,就像人体对于细胞,自然而然的新陈代谢,每一个细胞都是一样的,而不是圣 ...
-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二章:以道为舟天地遨游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二章(长生篇第九章) 以道为舟 天地遨游 (原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 ...
-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一章:宠辱不惊无患吾身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一章(长生篇第八章) 宠辱不惊 无患吾身 (原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九章:含德之厚精气神足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九章(长生篇第六章) 含德之厚 精气神足 (原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七章:出生入死远离死地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七章(长生篇第四章) 出生入死 远离死地 (原第50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五章:德无不克莫知其极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五章(长生篇第二章) 德无不克 莫知其极 (原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二章:为道日损无为皆为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二章(无为篇第八章) 为道日损 无为皆为 (原第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一章:动反用弱有生于无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一章(无为篇第七章) 动反用弱 有生于无 (原第40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解] 1.弱:柔弱,柔和. 2.有:指意识. [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九章:弱能胜强柔能胜刚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九章(无为篇第五章) 弱能胜强 柔能胜刚 (原第78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守国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七章:常守道朴万物自宾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七章(无为篇第三章) 常守道朴 万物自宾 (原第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