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为道者
相关推荐
-
不要悟道,要去学道
很多人言必谈道,但并不去学道,都是凭相当然.无论是道家还是道教,都是很复杂的学问,不是靠人的小聪明就能悟出来的,也不是凭相当然跟着感觉走就是行道了.道要去学,不要去悟,一般人的悟都是凭相当然胡思乱想, ...
-
老子:一个孤独的老男孩
这周的经济学课上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 "假如你穿越回古代,成为当时的皇帝.你出台哪些政策,可以最有效的增加人民的财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有人说鼓励对外贸易,有人说发展 ...
-
用新逻辑视角对道与上帝进行正确互译
从统领人类文明而言,道与上帝都可以代表哲学至关重要的整体性,正因为有这种一致性,所以无论用中国的道文化解释西方哲学,还是用西方哲学解释道文化,都是基于语言在逻辑层面进行的常识化互译,但结果却是可用道法 ...
-
《老子》道术之宗:行正道之阳谋而非阴计
<老子>的智慧,就是择善而成功的道术和方略,也即通过修为真.美.善的道德.品行和素质.能力,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来达致成功的效验和结果,实现预期的目标和目的. <老子> ...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善为道者》悟读述杂【65】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善为道者》悟读述杂【65】
-
读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⑤,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然后乃至大顺⑧. ...
-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
无私敬善媛 - 道德经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
-
《道德经》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品读述杂【15】
《道德经》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品读述杂【15】
-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
道德经第十五章是在继讲述道的各种推崇后,展示执行道的人是什么样子. 先贴下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五章:德无不克莫知其极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五章(长生篇第二章) 德无不克 莫知其极 (原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于 ...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与物反笑,乃至大顺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