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各方的临床今用 桂枝汤

(0)

相关推荐

  • 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

    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尤其多用于治疗虚寒性的消化道溃疡,出现胃腹部隐痛,冷痛,喜温喜按,食后痛减,大便稀溏,畏寒怕冷,精神疲惫, ...

  •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组成用量] 桂枝.白芍.生姜各10g,甘草6g,大枣5枚. [服用方法] 水煎温服,服后饮用少量热粥或开水.盖被,取微汗为度.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功效作用]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芍 ...

  • 黄煌谈桂枝汤

    [组成用法] 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 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四)临证谈四君子汤

    理中汤去干姜加茯苓就是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下面我们从一则医案说起. 郭某,男,69岁.2017年8月31日初诊.胃癌术后2月,不饥,纳少,大便偏干,面暗欠泽,体瘦.舌质淡暗,舌苔薄白, ...

  • 祝谌予:《伤寒论》桂枝各方的临床今用

    作者/祝谌予 ⊙ 编辑/王超 ⊙ 校对/钱增显 导读:祝老本文谈了自己对桂枝汤.桂枝加芍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四方的理解和应用体会,确有未所闻者,尤其是临床应用部分,好文章不要轻易放过啊~ 若干古方 ...

  • 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弱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三)

    桂枝汤,可以从调和阴阳来解读,也可以从攻与守.内政与民生两个层面来解读,桂枝和白芍,是属于攻守层面的,生姜,大枣和甘草可以说是内政和民生层面的. 桂枝汤三字经 太阳病,自出汗,中风证,脉浮缓. 桂枝汤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三叶 2019-08-09 10:00:54 养生之家导读:<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那么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证方证原文与解 ...

  • 经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汤证有胸满、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 ...

  • 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原文与解释

    ​ ​[原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诠释]经常患有喘咳的病人,称作喘家.喘家感受太阳中风,是旧病复感新邪,宜桂枝汤解外加厚朴.杏子者,下气除满,降气平喘,既治疗新病,又照顾到旧病,是 ...

  • 桂枝系方剂(1)桂枝汤总论

    首先把<伤寒论>中关于桂枝汤的都总结起来: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一)

    12.大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sè)啬恶寒.淅(xī)淅恶风.翕(xī)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