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法理,军以法胜(资治通鉴卷二一九之十五)
相关推荐
-
王梁:业余司空不业余的荡寇人生 | 云台宿将
这哥儿们是个上应符命的人,稀里糊涂地当上了三公之一的大司空.他的站队能力着实不错,在刘秀最窘迫的时候率领突骑欣然加盟,之后防守野王安定河内,再然后上应符命位列三公.不过,他的大司空当得实在业余,业务知 ...
-
李重福之乱(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五)
韦后临朝的时候,吏部侍郎郑愔被贬为江州司马.郑愔去江州时曾秘密地经过均州,他和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以及洛阳人张灵均密谋起兵诛除韦氏集团.只是未等他们发难,韦后集团就已被李隆基等人翦除.后来李重福改任集 ...
-
魏元忠之贬(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五)
起初,由于武三思专擅朝廷大权,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心中常常愤懑忧郁.太子李重俊兴兵诛杀武三思的时候,正好在永安门与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相遇,便顺便裹胁他一起入宫.太子一死,魏升也被乱兵所杀.事后魏 ...
-
韦氏揽权(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
散骑常侍马秦客靠精于医术,光禄少卿杨均靠善于烹调,二人都深受宠幸并得以随意出入后宫.他们二人经常出入宫庭,后来与和韦后勾搭成奸,由此担心此事泄露出去会被处死,安乐公主则希望韦后能临朝主持政事,自己也有 ...
-
睿宗复立(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二)
景云元年六月癸卯(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达了少帝的旨意,要将皇位禅让给相王李旦,李旦坚辞不受. 政变主谋之一的刘幽求对宋王李成器.平王李隆基说:"相王在以前就曾当过皇帝,他接替帝位是万民所向 ...
-
薛稷、崔日用之争(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四)
有一天,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崔日用和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薛稷当着唐睿宗的面发生争执. 薛稷说:"崔日用为人不正,过去他曾依附武三思等人,说明他并非忠臣:这次又为了邀功请赏而出卖了自己的朋友宗楚客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五)
李日知在担任刑部尚书职务时,从来不对犯了错的官吏用刑,但刑部的各项工作却都能圆满地完成.曾经有一位令史在接到皇帝敕令三天后,竟然忘记去执行.李日知得知后十分生气,下令让人找出刑杖,然后集合所有的官吏, ...
-
陈子昂二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五)
麟台正字.射洪人陈子昂上疏朝廷,认为:"朝廷派遣使者巡察四方,不可任用不称职的人,刺史.县令诸官员不可不认真选择:近年来百姓疲于征战,不可不好好安抚.(朝廷遣使巡察四方,不可任非其人,及刺史 ...
-
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五)
当初,太原王王妃病逝,武则天提出让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作为女道士,为死者乞求冥福.后来吐蕃向唐廷提出和亲,希望娶太平公主为妻,唐高宗不愿,便为她建立太平观,由她为观主,以此回绝吐蕃.这时,朝廷为太平公主 ...
-
来公敏谏止西巡(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五)
总章二年秋八月丁未朔(初一),唐高宗发诏令,准备于十月去凉州视察.当时陇右空虚,朝中大臣大多认为皇帝不宜巡幸该地.唐高宗知道后,于辛亥(初五)来到延福殿,召集五品以上官员进行训话,他说:"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