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宋代斗茶文化的内蕴和魅力
相关推荐
-
经典回顾 | 建盏因茶而器,方能无以伦比
茶器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演变,茶具作为茶文化的载体,也被赋予了显著的时代特征.而建盏的兴盛就与宋代的点茶法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在唐代唐玄宗的开元时期,全国各阶层就已经把"茶&qu ...
-
从“胡辣汤”到水泡茶:还原古人喝茶的仪式感
本 文 约 361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min 现在的人喝茶,只需要放一个茶包,开水一冲就好了,简单迅速.讲究一些的,就备一套茶具,过几道水,引得围观的人拍掌叫好. 但是,和古人喝茶相比,我们 ...
-
宋朝穿越指南 | 宋代点茶法和现代泡茶有多大不同?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方式也因世易时移而不断演变.唐时煎茶法代替煮茶成为主流.宋时点茶法大为风行,并影响日本.朝鲜半岛茶俗,也随之影响两地茶器的艺术风格. 今人泡茶方式与宋代点茶法大相径庭,具体有什 ...
-
宋人制茶饮茶法
唐代之前的茶叶加工方法相对原始和粗放,基本都属于茶饼制造工艺的萌芽期.唐代茶圣陆羽倡导饼茶饮茶法,使饼茶在唐宋蔚然成风,独领风骚. 宋代也大多将茶叶制作 ...
-
《茶在中国》读摘(节选 三)
[加]贝剑铭 原著 朱慧颖 译 空 山 节选 ( 三 ) ·团饼茶的制作众所周知地费钱费时.首先,采茶时只采最小的芽头--因此做成一饼茶需要成千上万个芽头.芽叶的数量决定了茶叶的等级-- ...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关历代茶的烹饮方式,你知道几种?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长,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们战胜苦涩的历史,茶叶的制作是这历史的一部分,茶的烹饮方式便是这段历史的另一部分.如今我们便流行散茶冲泡的饮茶方式,泡茶过程繁复,叫人惊叹于泡茶 ...
-
苏轼看到的茶盏是什么颜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0-22 02:45 X 苏轼看到的茶盏是什么颜色 --读<试院煎茶>再谈"定州花瓷琢红玉" 作者:陈博涵(中国社会科 ...
-
广州系列:喝茶这点事儿
广州系列:喝茶这点事儿
-
他的花鸟画称得上“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
.......................................................................................... ......... ...
-
幕讲禅师手著阳宅辑要摘录,九星克应诀,紫白赋图解,阳宅诀
幕讲禅师手著阳宅辑要摘录,九星克应诀,紫白赋图解,阳宅诀
-
清代画家王武画的花鸟,流丽多风,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
王武(1632-1690年),字勤中,晚年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画家.王武擅长绘画诗文,精通鉴赏书画,喜欢收藏作品,特别喜爱宋.元.明诸家名迹,并不断临摹.古代花鸟画多工稳, ...
-
朱熹的一首七言古诗,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2019-12-30 寒冬腊月,我们盼望着明媚的春天,当飘洒完最后一场雪,当房前屋后的冰雪开始消融,春姑娘早已翻山越岭,急匆匆地走在路上.在人们焦急地等待时,春姑娘却迈着轻盈的步伐,穿街走巷,经过我们 ...
-
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为历史名茶,是我国著名的上品贡茶,属绿茶类,创于唐代. "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这是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紫笋茶进贡情景的生动描述 ...
-
郑袖善舞为争宠,无论盛衰欲无穷。——说戏子
郑袖善舞为争宠,无论盛衰欲无穷. 智勇大多困于溺,千古遗憾是庄宗. 我打开了浏览器,满屏的心机,满目的秽行. 不讨论是非,每个人都有信仰,都有自己的偶像.有追求貌美无论德才的,有羡慕名利不得双收的. ...
-
王武花鸟|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70幅)
以画会友 画友之家,以画会友 公众号
-
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王武 的花鸟画
王武:(1632-1690年),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如是翁.不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画家,精于古玩鉴赏,而且收藏甚多.传世作品有<水仙柏石图>.<红杏白鸽图> ...
-
七夕专辑『词曲拔萃』离易见时难,迢递河关,争教缺月尽长圆。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七夕专辑 『词曲拔萃』 第337期 组稿:黄梅桃 王淑梅 制图:苏颖 长相思·七夕 作者/赵永衡 星儿忧,月儿忧,密密乌云布九州.痴情织女愁. 思难收,恨难收,恨到佳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