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供会是个啥?老北京的饽饽铺可会玩了
相关推荐
-
半个多世纪前的北平,人们如何过年?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北平,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呢?除了这些民俗之外,大年三十晚上的"祭神" 也非常有特色,这项活动是全年仪式感最强一场民俗活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热衷求神拜佛, ...
-
七绝·吃元宵随吟
七绝·吃元宵随吟 一 自古元宵味道鲜,如何一度叫汤圆? 世间无奈是王法,此物因曾犯上颜. 二 滑滑圆圆似雪球,焉知此物有来头. 至今犹念东方朔,不尽温情馅里留. ...
-
顶级老饕告诉你,从前老北京的饽饽铺是个啥样子
文/唐鲁孙 (续) 据说饽饽到了明朝中叶,蒙古人又都北走蒙疆,就是留下下来的也都汉化,专卖牛油饽饽吃之者少,买卖实在难以维持,才添置各种点心出售.初时以大八件.中.小八件为主,后来又添上卷酥.桃酥.杏 ...
-
跟着王世襄老先生 看看老北京的饽饽铺和萨其马
北京的"饽饽铺"正明斋(佚名 摄于1948年) 北京的老饽饽铺,时常引起我的怀念,因为从店铺外貌到柜内食品都很有特点,民族风味很浓,堪称中国文化的象征. 饽饽铺字号多以斋名,金匾大 ...
-
咱老北京的饽饽铺,可不只有点心!这些也不能落下!
北京最出名的小吃就是"糕点",甭管男女老少还是富贵贫穷都不能少了这口糕点.嘴再刁的人都得为它折腰,老老实实地在点心铺子门口排队. "饽饽" 以前的糕点可不叫&q ...
-
清朝的御膳房有个蜜供局,制作蜜供有“秘诀”,但是现在没人用了
清朝时期,御膳房中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名为蜜供局,传说该机构在制作蜜供时在其内加了一种特殊的原料,由此制作出的蜜供开始超越同群,蜜供局的"独家秘笈"究竟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什么秘密? ...
-
阮元行书《釀花成蜜供丸药七言联》
阮元<行书酿花据树七言联>,纸本,行书 ,129.5×28.4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釀花成蜜供丸藥.據樹歐絲著絮衣.款识:梅花蜜栗葉蠶滇園句也.銅士請書.頤性老人.
-
老北京的切面铺 | 钮隽
幌子(左起第四为切面铺幌子) 北京解放前的切面铺,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小饭馆,它不只是卖切面.旧时"数来宝"者挨门乞讨,他们口念:"切面铺,耍大刀,帘子棍儿盘寿桃." ...
-
话说丨老北京的剪刀铺,为啥没有张小泉
剪刀是人民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所以,从事生产.经营剪刀者在我国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村镇到处可见.其中不乏有名的剪刀作坊和剪刀店铺,而最著名的有两个,就是南方杭州的张小泉,北方北京的王麻子.张小泉剪刀 ...
-
老北京饽饽铺的人文地图
早年间,北京人称糕点为"饽饽". 元定都北京,京师自然会出现蒙古族饽饽.尽管没见明确记载,应该也有清真糕点.一是因为元代的行政管理,多靠色目人.色目人中,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细亚 ...
-
喜马拉雅山采蜜人:雪山蜜只供尼泊尔皇室享用,5倍价格都不卖
从语义上讲,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我觉悟.这个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还是阶层的.地域的,乃至团体的.个人的.一般意义上--广义的文化自觉,是属于国家民族层面的. --李宗桂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