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选征文.散文】白桂珍||挥不去的童年记忆

审核:肖龙    编辑:周琛琛                           总第441期


挥不去的童年记忆
文/白桂珍
我的老家在河北坝上高原,我生于斯,长于斯。在我人生的岁月长河里,虽然那些泛黄的童年往事已经远去,但那些往事依旧清晰,那些记忆依旧刻骨,童年时的玩伴儿依旧铭记。
曾记得,老家院里住着三户人家,南房里住着老俩口,有个儿子,乳名小子。我们家隔壁住着一家三口人和寄住的五保户老拐。听父母说:他们都是从河北赤城(老家称口里)来到村里。大家同住在一个院里,谁家有了大凡小事,相互帮忙,相互照应,相处得很和睦。
听老拐讲故事
老拐有四十多岁,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两条腿呈X型,走路不由使唤,只能扶墙或者拄双拐杖走路。他从小父母早亡,是姐姐把他带大,到了三十岁时,他沿路乞讨出了口外,不知走了多少日子到了村里。他见村里人热情善良,便逗留下来。白天要饭吃饱后,晚上在碾房里栖身。村干部看他孤苦伶仃,又是残疾很同情他,把他留下来安排住在隔壁邻居家按五保户照顾。他姓甚名谁,谁也不知道,人们叫他老拐。每天有劳动力的父老乡亲都下地干活,唯有他是闲人在院里晒太阳,也成了陪我们说话逗乐的“伙伴儿”。
尽管老拐不识字,但他记忆力很强,脑子里装了很多故事。我和小子是同龄,父母出工了,我们央求老拐讲故事。他有声有色地讲《杨家将》、《水浒传》、《西游记》等。我们似懂非懂,但听得很入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知道了杨继业一家是忠臣,为了保护大宋朝血洒疆场;潘仁美是奸臣,是坏人,陷害忠良。还知道了“潘仁美脚板子——里勾外连”的歇后语,知道了孙悟空能七十二变降妖除魔,知道了梁山好汉武松打虎。那些故事,那些人物,在我懵懂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老拐讲了一会不知是累了,还是别的原因,故意停顿一会儿。我们刨根问底问个没完没了,老拐说:“你们回家拿钱买糖吃吧。”我回到家里到处搜寻母亲放钱的地方找出一元钱,他说:“快去供销社买吧。”不一会儿,我买回一堆糖。小子从家里也拿了一元钱,买回一鞭小炮,在院里噼里啪啦地响了。老拐乐得哈哈大笑。
等我长大了才知,那时好年景每个人一天的工分,只能分红一元钱,由于自己的幼稚不懂事,父亲一天的辛苦钱,就被我浪费了。
代食品能果腹
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闹饥荒,农村人饿得头晕眼花,浑身无力,只能用代食品果腹。
所谓的代食品,就是用灰菜、蕨菜、苦菜、杨叶、柳树芽、榆钱、榆叶、山药秧子等磨碎,掺和麦麸面,做成菜团子。能找到胡萝卜缨子、甜菜缨子也不错。等秋季那些野菜黄了,再磨碎掺和玉米面、麦麸面做成丝糕,或者是kuilei(当地称苦累)吃。
我们圐圙有棵老榆树,成了家里的“应急粮。”常听母亲说起,她每天撸下榆钱,做成稀饭。撸完了榆钱,就剥榆树皮,磨碎,掺和上玉米面蒸窝头。我看着金黄色的窝头,吃得很香,吃的时间长了肠干便秘,母亲才说是用榆树皮磨碎做的。用那样的东西果腹,人们营养不良,全身浮肿,肠干便秘比比皆是,孩子小更是消化不了。
代食品固然不好吃、难消化,但也能救活很多鲜活的生命。
尽管如此,我的童年还是很喜欢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夏日里和小子在树下乘凉,折榆树的嫩枝条编花环,戴在头上,乐乎乎的玩耍,玩得累了在树下歇息。
年复一年,老榆树在陪我们长大,岁月在榆树的浓淡中漂逝着,时光在榆钱的萌芽与飘零中流淌着,老榆树见证了我们的童年时光。
顽皮的小子
那年秋收时,父亲在院里阴凉地搭了一张铺,当作临时纳凉休息处。
一天中午,父母在屋里吃饭,我和小子在铺子上玩耍,我模仿大人的动作,用大拇指试试镰刀快不快,当我试的一刹那,他顽皮地在我拇指上一按,我的大拇指被按进了锋利的镰刀里。顿时鲜血往出流,吓得小子脸色苍白,急忙往回家跑。
我十指连心的疼痛,边哭边按住流血的大拇指在后面紧紧地追,恨不得一把抓住他,揍他一顿才解气。我追到他家门口,但又不敢进他家门,只好又哭着回家让母亲包扎伤口。两小无猜的我俩成了三花脸,一会儿恼,一会儿好,恼不了一会儿又好了,谁也离不开谁。
腿上的伤疤
大集体那年的立冬前后,坝上老家的庄稼都已上了场院,地里连秸秆也不再存留。远处山坡的绿色已被寒霜杀尽,草木枯竭,大地裸露,天灰漠漠一片迷茫,地上和空中到处飘飞着从场院里扬出的莜麦糠(老家称genang)。落到人们的头上和身上,落到避风的墙角旮旯,落到路边的坑坑洼洼。场院里父老乡亲,手挥着连枷,有节奏地拍打着豆类发出的噼啪声,驱赶着几匹马拉着碌碡碾压胡麻、麦子发出的咕噜声,与脱粒机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好似一部绝妙的交响曲。
晚霞映红了天际,村西场院里麦垛、一堆堆脱出的麦粒,碾出的豆类,在晚霞的映衬下闪闪发光。场院里高挂着带罩子的马提灯,灯光昏暗地闪烁。脱粒机嗡嗡声,由近而远响彻村庄,传向远方。父老乡亲井然有序地忙碌脱粒,一派热火朝天的收粮景象。
父母每天出工,忙碌于生产队的繁忙收粮中,我和小子在他家玩耍。我们没有玩具,变着花样“瞎嗨”,用小人书卷成圈儿当烟抽,玩得时间长了,我的左小腿上掉了火星儿,在棉裤上慢慢地烧着,我却不知觉。直到烧的腿疼了才发现棉裤在冒火,火辣辣地钻心疼痛,吓得我哇哇哭叫。长达二十多厘米的烧伤,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小子母亲用土办法——磨石泥给我涂抹伤口,当时是凉凉的,过后仍然灼热的疼痛。不知过了多久,我的伤口才恢复,至今留有疤痕。
上学
我和小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每天早上在院里老榆树上的鸟儿鸣叫声中,背着母亲做的花布书包兴高采烈地上学校。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琅琅的读书声,让我们快乐新奇。放学后一起在他家背诵课文、写作业。晚上,我俩坐在院内的墙头上,仰望星空数星星,看流星划过的奇妙瞬间。
我和小子又一同上了中学,学校就在村西边,离家一千米,是县里的第二所国办中学。他们班的教室挨着我们班的教室。每天早上一起去上学,晚上九点钟下了晚自习,他在教室门口等我相跟回家。那时老家还没有电灯,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有点瘆人,有小子结伴而行,我什么也不怕了。我们一起度过四年的寒窗,一直读完了高中。
在我人生的史册里,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每天有小子的陪伴,我不觉得孤独寂寞,玩得非常开心。我们是真正的发小、玩伴儿、同学、异性朋友。
小子走了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我们逐渐地长大了。小子先后担任了生产队队长、大队民兵连长,我离开故乡参加了工作。我每次回老家,他都要去看我,我叫他的乳名,他喊我的小名,关切地嘘寒问暖。我临走时,他总要说:“给你带点家乡的特产,想要什么就开口,不要客气。”他暖暖的话语融入我的心田,我知道他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厚意。
之后的岁月里,我们各自成了家。我回老家的次数少了,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后来听说他出车祸走了,我非常伤感,陷入长久的悲痛和思念中……
曾经的欢声笑语,昔日小子的模样,多年来一直在我脑海里若隐若现,在我的梦中时时泛起。
童年几多欢乐,几多忧。年逾花甲的我,童年像梦中的真,像真中的梦,童年像一个丰富多彩的梦,像一个天真无邪的梦。美好的童年故事,像梦幻般虚无缥缈,我每当我回忆童年的时候,往往发出会心的一笑,但也饱含了对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的怀念和感慨。
作者简介:白桂珍,网名墨缘,河北张家口市沽源人。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抒发情感。近年来,散文作品经常发表在互联网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其作品多次发表在地方报刊上。文字质朴,真情实感,接地气。

▼热文榜▼

【年选征文.散文】庄有禄||散步

【年选征文.散文】刘勇||蒙园傲吏御经卷

【年选征文·散文】赵克明‖登香山

【年选征文.散文】老迟到||三河古镇

【年选征文.散文】刘千荣||思咸肉,念咸肉

【年选征文.散文】端木家红||往事并不如烟·母亲篇

关于继续征集《2020年度颍州文学年选》作品的启事

(0)

相关推荐

  • 潘秀兰【诗歌】林中拾趣(组诗三首)

    榆树 榆树,长在门外, 人们对她充满深情厚爱. 每年开春儿, 那一团团的榆钱儿 保准让你喜笑颜开. 捋一把放在嘴里, 细细咀嚼.品味, 兴奋得直呼美哉美哉. 嫂嫂常把洗净的榆钱儿, 连盆放到灶台, 加 ...

  • 散文||忆榆树

    忆榆树 很久以前,姥姥家的小院外是有两棵树的,右边一棵圣诞树形的松树,左边一棵榆树,后者比前者高大.我经常隔着院墙看着这两棵树一左一右的"聊天".后来,右边的松树不知怎么了,渐渐不 ...

  • 摄影:榆钱秋天桂枝头

    摄影师:潘长宏 2021年10月20日 在园区跑两圈,走着走着,抬头一看,见一棵硕大的榆树上桂上了榆钱,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秋天的榆钱,大家一定都知道,榆钱一般是在春天,从来未见秋天榆树桂钱,这是一种反常 ...

  • 舌尖上的邹平:春时美味

    春风一吹,邹平的山上.田野里,野菜发绿了,树枝发芽了,杏花.桃花开了.春天,不失为一个踏青的好时节.换上轻装,野外踏青绕不开的课题,那就是--吃.吃什么呢?当然不是酒楼会所,海参鲍鱼,而是在乡土菜馆或 ...

  • 老家的记忆 / 文:吴瑞宗

    老家的记忆 文:吴瑞宗 我这五十多年里,总共搬过七次家.从我出生的土坯房到成家的砖瓦房,再到充满着现代的楼房,尽管每一次搬家后的条件都会比以前更好一些,但在我的记忆里,念念不忘的还是我出生在里面并生活 ...

  • 青未了|永远的老屋

    二十年前的正月初四,家里的老屋被推倒了,年近古稀的父亲要翻盖这五间透风漏雨到不能再住下去的老屋. 赶回家的时候,屋草已被掀掉,房梁也已拆了下来,只剩下光秃秃的四壁.我们持了工具,一片一片地将墙壁推倒. ...

  • 农村人争相采摘“空中”野菜,童年的美好记忆,如今为啥难吃到了

    #不负好春光#说起春天里最让人垂涎三尺的"空中"野菜,按照采摘时间排序,当数榆钱.楮不就和洋槐花了(由于生长在树上,因此被人们戏称为空中野菜),这三种生长在树上的野菜,被农村人亲切 ...

  • 故乡的树

    也许是老之已至的级故吧,近年来,我总爱思乡怀旧.故乡那巍巍的背山,那潺潺的绿水那淳厚的民风,那善良好客的乡亲,那历久弥浓的乡情,时时在我记忆的屏幕上清晰地映现出来,也常常构成令我流连陶醉的梦境.这大概 ...

  • 【年选征文·散文】白桂珍‖我爱你家乡的雪

    审核:肖龙     编辑:周琛琛               总第409期 我爱你家乡的雪  文/白桂珍 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仙女般在空中翩翩起舞,又静静地降落在张垣大地.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 ...

  • 【年选征文.散文】旅行见闻||白桂珍

    编辑:刘凤娟 审核:肖龙                               总第346期 旅行见闻 文/白桂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冬季的一天,我受朋友之托,去保定易县销售貂皮.临行前,担心 ...

  • 【年选征文.散文】马贺||​尹大娘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散文家) 尹大娘                                      文/马贺   在我的故乡,孩子们称父亲兄长的妻子 ...

  • 【年选征文.散文】刘长城||年关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年关 文/刘长城 上学以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一河之隔的界首,那时父母拉着满满的一车西瓜到界首的舒庄,扎扒 ...

  • 【年选征文.散文】薛明章||躺在墙角里的爱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躺在墙角里的爱 文/薛明章 我恨父亲,因为他太偏心了. 我家兄弟姊妹多,我是老大,吃的喝的总是他们优先,父 ...

  • 【年选征文.散文】华昌萍||骑行乐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骑行乐 文/华昌萍 二十多年前学骑自行车,刚学会骑车的我和好朋友一同骑车到冕宁县城照毕业照.坡陡,行人多处 ...

  • 【年选征文.散文】朱群||我们打架吧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我们打架吧 文/朱群 晚饭后的农村也不寂静.村里的小广场上响起了音乐,留守妇女们开始跳舞.村道的路灯下三五 ...

  • 【年选征文.散文】马运成||姥爷看场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姥爷看场 文/马运成 姥爷生于1921年,如果还健在的话,他已经是个百岁的期颐老人了. 姥爷是个地地道道的 ...

  • 【年选征文.散文】王克强||南湖的九十九朵白云(组章)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南湖的九十九朵白云(组章) 文/王克强 亲情的南湖  南湖,阜南县地城镇西面方圆九千多亩的低洼地.对这片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