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细节(8) 用“治标治本”法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图片选自网络
袁建国
昨天的推文发出后,田玉霞老师私信给我,说文中用“控制情绪”不如用“管理情绪”。我非常认同田老师的观点,从字面上看,“控制”更加突出的是“强制”,而“管理”则更加理性。感谢田老师指教!
在网络上搜索了两个词汇,发现许多文章将其混用,至于到底如何使用才更恰当,也没有得出准确的答案。您如果有这方面的不同理解,欢迎赐教!
今天接着谈“情绪管理”。
昨天我讲到了管理自己不良情绪的秘诀——慢下来,还分享了能够“慢下来”的一种沟通方式——“沟通四要素”。今天主要分享一下曾仕强先生的“治标治本”法。
关于情绪管理,曾仕强先生有一个时长近8个小时的讲座(下面是视频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https://v.qq.com/x/page/u0849qdlfzp.html)。讲座的信息量很大,我们今天只谈“治标治本”法。
下面图片便是“治标治本”法的主要内容:

1.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去从事其他活动。
我情绪不佳时常用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是与朋友、家人聊天,将自己的烦心事全部倾诉出来,或者从事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如打篮球等。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到外地学习或者旅游,环境改变了,有了新的目标,心情便很容易平静下来。
2.适度宣泄:有了不良情绪不要压抑自己,而应该适度宣泄,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大哭、大笑、大声唱歌、向他人倾诉,还有剧烈运动,都是不错的宣泄方式。
3.自我安慰: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要学会安慰自己。
我的个人成长总体来说是比较顺利的,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曾遇到过许多无法破解的困局,每到这个时候我会这样做:
先问自己:天塌下来了吗?
然后告诉自己: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天无绝人之路”,一天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最后我会总结:我虽然失去了许多东西,但我同时也得到了很多。
如此一来,自己接受了现实,也保护了自己,有利于平心静气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
人就是这样,心态改变了,结果就改变了。比如同样是面对诸葛亮,周瑜心中总是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最终怀恨而死。但司马懿却总是在想“诸葛亮真神人也”,一句话便表露了“吾不如”的自谦,他也笑到了最后。
4.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和高度的自信。
许多团建项目上都会安排这样的环节——大声高呼“我能!我行!我一定能行!”,这便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5.冷静三思:这是“治本”的一种方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在上世纪50年代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其核心就是去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信念。
所谓非理性信念,就是一些过于绝对化,过分概括化,使自己走向绝境的信念。
当自己明显感觉到存在不良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静下来”,认真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判断一下自己当前的状态,弄清楚存在这种情绪的来龙去脉,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释放情绪。
6.改变思维,调整心态:这也是“治本”的一种方法。
情绪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有时我们根本无法完全了解不良情绪从何而来,有时即便知道缘由也很难驾驭。这时最重要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转变观念,调整思维,反向思考问题。
王安石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风吹屋檐瓦,瓦坠破我头。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心态,管理情绪便如“囊中取物”一般简单了。
文章最后,在分享给大家一句话、一篇文,共勉:
一句话:
能力不好不一定会成功,但情绪管理不好一定不会成功!
一篇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 ]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21年8月13日夜
============================